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如何让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深圳这面创新墙上有答案

在深圳,有一批特殊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推动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产业中顺利落地,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加速器。

走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这面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墙上展示了这里共有160多个研发中心,其中很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突破上最急需的,这些研发中心有什么不一样?

记者来到其中一个海洋氢能研发中心。邝允是这里的研发带头人,团队成功研发出海水制氢这项填补世界空白的关键技术,但之前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验证技术的应用场景。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研发中心副主任 邝允:当时就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这种感觉。

同样苦苦寻找的还有廖梅,他是深圳能源集团的项目执行人,他找的正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这条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

深圳能源集团项目执行人 廖梅:我们要发展国家海洋绿色能源战略,但是有些关键技术一直是空白,所以我们在全球撒网找了一年半还没找到,所以当时很着急。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两个互相寻找的人走在了一起。邝允带领团队入驻研究院成立了海洋氢能研发中心,深圳能源集团来提供海上应用场景和技术、装备,并与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成立联合研究平台和投资基金,为这项技术落地聚集所需要的人才、资金和市场资源。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仁辰:其实就是解决一个研发成果,它像一个小孩儿呱呱坠地之后,到一个能够给国家作出贡献的青年人,解决这个阶段它怎么去快速成长的问题,提高了它生存的成功率。

有了这种“联合创新+产业化平台”的新模式,邝允的发明成果很快在深圳能源集团的电厂里应用落地。不久前,全球首台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水制氢装置成功投运,从一纸专利到产业化应用,这个通常要四五年的过程如今只用了两年多。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 张林:那么现在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建立大量的具有共享属性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幅度降低企业在零到一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去解决产业和企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解决产业长远发展的后劲问题。

截至目前,深圳已构建起一个由新型研发机构、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相互补充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涌现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注入新动能。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