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南京/资讯 > 正文
“宁”有龙舟,热辣滚烫 | 这里的龙舟赛,再度惊艳南京

胥河,这条世界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在穿越了2500多年的时空后,2024年的端午节这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胥河两岸村民自发举办的“2024年高淳区东坝街道端午龙舟会”在锣鼓喧天声中拉开大幕。劲橹翻飞,黄、红、白、青等6只不同颜色的龙舟在高昂的鼓点声中,竞相前进,古胥河上又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村龙舟”赛。

6月10日,江苏省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持续生效中,一个字“热”,但比高温天气还热的是东坝街道村民们的热情,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加油声,一阵赛过一阵,热浪也被悄悄逼退。高淳历来有俗语“船上人不急,岸上人夹(挤)破把伞”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村民观看村龙舟赛的盛况。

之所以说船上人不急,记者采访后才知道,是因为高淳龙船有武龙舟和文龙舟两种。“武龙舟”以竞渡为特点,“文龙舟”不搞竞渡活动,以表演为特色,东坝街道龙舟会恰是“文龙舟”为主。

濮阳康京工作室编著的《高淳文脉探幽》记载,长幼男女着新衣,祭祷龙王,将红布披于龙首、龙尾上。祭祀完毕,将龙首置于船头,龙尾置于船末。船中树一高约10米的木质魁星斗冲杆,上挂彩旗,象征“太平生象”。桨手着装分青、红、黄、白、金色。竞渡时,一声炮响,鼓点领号,锣声应随,船上指挥将鼓敲出“咚咚咚咚咚!锵!!” 的声音,水手们呼着“划划划划!赛!!” 的号子声中,你争我夺划个不停,河面一片沸腾。

22岁的濮阳盛祥,扬州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天他是白龙船队的一名划桨手,身穿白底红边对襟衫,头戴白色璞头,格外精神抖擞,还稍显稚嫩的脸庞充满兴奋和干劲。为了这次龙舟会,他专门和学校请了2天的假,昨天就回到了村子。他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家乡的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他还不是队里最小的。

东坝街道办事处四级调研员兼文体站站长王园坤向交汇点记者介绍,由于独特的区域特点带来的稳固而连续的文化传承,东坝的龙舟赛有着浓郁的本土文化的含义和形式,比如活动纪念的是伍子胥和关公,而龙舟赛的形式和龙舟外形,和现在的龙舟赛及比赛用的龙舟也并不相同。

记者现场看到,每条龙舟尾巴上的舵是一把约6米长的青龙偃月刀,除了颜色不同,形状相似。船中有鼓,鼓架边有吊锣,据悉划桨手是靠锣鼓的点声,掌握划桨的节奏。放眼望去,随着打锣人身体有节奏地一仰一合,船体一浮一沉,杪子一起一落,韵味十足。

“君不见,胥河畔青砖绿瓦,吴语依依声声慢。”高淳区东坝街道龙舟会,在今天仍以独特的形式庆祝着传统节日,再度惊艳了南京!

除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胥河外,东坝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坝大马灯,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至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苗慧 刘艳元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