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银行保险 > 正文
数字化、差异化、补位者 苏商银行这七年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

服务近300万户民营企业、累计提供超1300亿支持资金、年度科技投入占比营收达5.7%、拥有知识产权239件、去年关键财务指标位居江苏省法人银行第一梯队……这是苏商银行交出的“七周年”答卷。

2017年6月,苏商银行成立。从此,这家定位为“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开始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致力于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服务实体经济之路。

过去七年,苏商银行到底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个“靓丽”的数据背后,是苏商银行坚定发展的关键词:数字化、差异化、补位者。

始终聚焦数字化赋能

在南京江宁,一家叫“木木西里”的科技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因客户回款慢,而面临资金问题。作为典型的小微企业,木木西里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遭遇“慢”和“难”。苏商银行在了解到情况后,凭借自主开发的“小微数据风控系统”,快速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了审核,并通过线上O2O放款决策,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了300万元贷款“解渴”。

苏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服务案例不胜枚举。回顾过去七年,苏商银行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历程。

通过在数字化领域的不断突破,今天苏商银行以571名员工可高效服务超6600万客户。而近年来,在大模型、人工智能、金融云、数据风控等前沿领域的持续布局,更让AI技术深度融合到其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如利用AI技术解决信息校验和评估耗时长的问题,苏商银行的客户画像工作整体效率提升了5倍。

总体看,当前,以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苏商银行已经构建了全流程数字金融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获客运营、授信审批、用信放款到贷后预警的数智化重造,为海量客户带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体验。

始终发挥差异化优势

蔚蓝科技是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阿尔法机器狗”的研发和销售。在发展初期,由于尚未形成有效销售,公司几乎无法从银行渠道获得贷款。不同于传统银行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抵押、担保等条件,苏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科技银行的优势,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成为了该公司的首贷行。此后,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苏商银行又帮助其对接政府产业基金,深度支持企业的发展。

在数字化的支撑下,苏商银行的鲜明优势是组织层级少、决策链条短、响应速度快、定制化服务更契合。在服务过程中,苏商银行越来越感受到,只有发挥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当下形态多样的小微经济单元。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科创企业,苏商银行年年制定普惠小微、民营企业专项信贷计划,并专门成立科创金融部,建设“专家+客户经理+工匠”的专业团队,“一站式”推出“场景支付+财富管理+科技信贷”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更精准地将信贷资源匹配到需求突出的地方。

数据显示,目前,苏商银行累计为28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1300多亿元金融支持,累计服务各类科创型企业客户2400余户,提供贷款额度超过110亿元,贷款余额18.6亿元。

始终明晰补位者角色

七年来,苏商银行始终聚焦服务金融覆盖较为薄弱的“腰尾部”。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微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但也是最容易被金融机构忽略的一个群体。

江苏制造业发达,目前全省拥有逾300万中小微企业、1000多万个体工商户。扎根江苏,就要服务江苏。苏商银行提出,必须以金融服务“补位者”的角色,持续提升对“腰尾部”企业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每年,苏商银行都会专门成立“普惠金融”活动领导小组,推动客户走访、企业调研、服务对接等具体举措的落地,通过管理层带头、全员参与,“深入田间地头大走访”。以今年为例,已经累计走访了1000多户小微企业客户,充分了解了其金融服务需求,为提供多元、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打下基础。

此外,近年来苏商银行还深耕物流、通信、家电、机械等多条产业链。在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以产业链生产、交易数据为支撑,先后推出采购贷、供货贷、线上保理、存货质押等系列产品,覆盖了20余万家链上小微企业,截至2023年末累计发放贷款222.8亿元。

“腰尾部”企业的特点是“小”,因“小”而风险高,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忽略”这一群体服务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补位”,苏商银行还持续开展“小微数据风控卡脖子攻关工程”,自主研发“天衡”小微风控矩阵、“透镜”智能风控引擎、“统一额度系统”、“秋毫”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通过精细化数字风控,让一线业务人员敢为小微企业服务、能为小微企业服务。

“苏商银行成立以来,矢志运用数字技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升级为数字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普惠。”苏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苏商银行在过去七年的良好发展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也在积极落实。苏商银行正凭借“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经营逻辑,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苏商智慧”。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