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固城:“美丽工坊”成就美丽“就业梦”

“哇,终于成功了!”随着最后一针的收尾,欢呼声在高淳区固城街道三陇村的“美丽工坊”里响起。经过反复摸索和打样,这款名为“奶油刺绣高级感化妆子母包”的手工作品日前终于成功“面世”。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成品,打样了十次才得以定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工坊妇女们的匠心巧思,体现了她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正如“美丽工坊”负责人杨巧云所说:“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份情感,希望通过这些产品,传递爱与关怀,帮助更多的残疾妇女、留守妇女实现她们的梦想。”

据了解,固城街道“美丽工坊”与普通手工坊不同,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残疾妇女和留守妇女。她们有的负责市场采购、有的负责剪裁布料、有的负责产品打样,还有的负责缝纫机操作和组装成品。工作人员中,年纪最小的26岁,最大的60岁,她们在“家”门口,有了新的、属于自己的工作。

由于身体或家庭原因,残疾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就业面临着比常人更大的困难。为了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接触社会,在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杨巧云的带领下,打造了“美丽工坊”手工妇女品牌,创新了“非遗工坊+家庭手工坊”就业模式。她们不仅获得了一份收入,还能在工作中提升技能,增添自信。傅桂芳是其中一员,因肢体残疾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加入“青蓝美丽工坊”后,她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掌握了手工制作的技艺。如今,她能熟练地制作这款精美的手作包,收入也稳定了,每月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傅桂芳高兴地说:“这份工作不仅让我有了收入,更让我找到了自信,增添了前行力量。”

“青蓝美丽工坊”致力于为残疾妇女和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江苏青蓝团队秉承着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研发了一系列具有高淳特色的产品,如慢城蜗牛、高淳荷花等。这些产品不仅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也为参与制作的妇女们带来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杨巧云介绍道:“这些妇女因为身体或家庭原因,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工作经验。之前她们只能在家里做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手工劳动。包包制作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特地邀请了手工专业老师,每月进行两次培训,帮助这些妇女提升技能。通过不断地创新和研发,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杨巧云说,这些手作包的设计灵感源自她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制作人的心血和智慧。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妇女和留守妇女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美丽工坊”还特别制定了简单易懂的工作手册,方便她们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杨巧云表示,未来将长期对残疾人妇女和留守妇女实施免费培训,提升手工制作技能,免费提供货源及回收,不断促进“美丽工坊”做大做强,帮助更多残疾妇女及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

通讯员:高幸、孔令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