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每天试捕捞上市50斤左右的小龙虾。”6月16日早上,在兴化市海南镇新伍村一方小龙虾稻前虾试验养殖塘口,承包人、村干部杨启红正收着地笼里的小龙虾。塘口共5亩,6月7日开始捕捞,直至7月5日栽秧止。“设计的亩产400斤商品虾,从捕捞情况看只多不少。”杨启红说,与前期兴化市面上的外来虾比,该塘口虾可称得上是“品质虾”。
“产量高、品质好,源自采用‘抱仔虾’‘平底田’模式。”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兴化推广示范基地主任张凤翔说,抱仔虾是清明前后出洞的抱仔小龙虾,按每亩30只投塘,达到成活率高、密度可控的效果。“平底田”是指稻田四周筑好圩埂,用膜布铺设防漏,田间不开沟。“平底田”模式是兴化市稻前小龙虾养殖的一种试验,在设计上优于其他地区。平底田“稻前虾”试验模式始于去年,新伍村利用5亩林地改造的“平底田”为试验基地,今年预累计产商品小龙虾2300多斤,每斤按照目前上市均价20元,产值4.8万元,除去田租5000元,饲料等投入2万元,创收益2.3万元,而一季小麦亩纯收益约500元。虾收后栽植水稻“南粳46”,亩获产量600多斤,可产500斤高品质大米,每斤按照正常价格3元计算,预计产值在1万元以上。
据介绍,“抱仔虾”放养模式,是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在兴化市海南镇新伍村蟹塘混养小龙虾模式中探索出的新模式、新技术。其核心是在投螺植草、布局增氧设施的条件下,亩投放蟹苗1200只以内,投放抱仔虾10只至12只。2024年4月,该项新技术——“兴化小龙虾-河蟹混养生产技术规程”获泰州市地方标准立项。目前,这一技术在全市蟹塘混养小龙虾中全面推广。南京农业大学将该模式作为小龙虾科研教学案例,并在新伍村设立小龙虾科研教学基地。
青虾养殖或蟹塘混养青虾,也是兴化市的重要水产养殖模式。和蟹塘混养小龙虾一样,也存在成活率低、易生病等问题。在海南镇蔡高养殖场,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与泰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建立青虾养殖试验基地,探索“河蟹池塘内抱卵青虾直放”新技术。该技术也是不选用虾苗,而是每亩直放抱卵青虾0.3斤,实行精准化投放,控制青虾总量,促进青虾及河蟹的和谐生长。根据去年的产量及调研数据,每亩收获河蟹82.7公斤、青虾26.5公斤,亩综合效益超过5000元。
(顾日升 陆荣华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