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显著的精神特质。当前,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足、信仰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切入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中华民族广泛认同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以思想观念、文学艺术、价值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面对社会生活的纷纭万状,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迷茫等问题,不知如何辨别及树立正确信仰。因此,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建设,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建设,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找到一条既符合高校实际又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的路径。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传承,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使其更具深度与广度,还能显著提高教育的质量,使教育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时代。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建设,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首先要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强科研。此外,还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考核教学效果的同时对科研成果进行考核,从而激励广大教师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事业之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建设,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要想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教学内容就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不断创新,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让学生们在思想上拥护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

赵 军(作者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