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6月25日,以“数智赋能 电碳协同 国际标准化引领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在江苏南京开幕。会上,由我国牵头完成的首个智能传感技术白皮书《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正式发布,并新立项编制《绿色电工装备》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白皮书。
据悉,《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是由我国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中、德、美、加等国专家共同制定,深入探讨了数字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碳排放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微型智能传感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布局,构建了未来数字电网传感技术的国际标准框架。这是我国在关键和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一直致力于为国际标准化治理和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中国方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抓住数智化转型的‘牛鼻子’,以国际标准推动电碳市场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电力行业数智化、低碳化协同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郭晨光说。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中国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秘书处及“IEC国际标准培训基地”授牌。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与德国电工委员会、英国标准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推动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加强产品碳足迹领域的标准化实践、推动低碳的全电互联社会愿景等达成共识。IEC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合作宣言,支持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开展促进国际标准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事业单位,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家电网总工程师孟庆强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秉承开放合作工作理念,聚焦电碳协同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标准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步伐,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加快推动一批节能环保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并基于IEC等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同行在标准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国华能将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拓展与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合作,主导和带动更多能源电力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以‘国际标准引领’支撑‘全球化品牌战略’,推动‘中国华能’品牌迈入世界一流优秀品牌行列。”中国华能副总经理张涛表示,中国华能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将践行ESG理念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度参与全球能源产业分工与合作,在全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创办于202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本届大会为期两天,开幕当天共有5场特邀报告,以及“电碳协同支撑全球绿色贸易”“国际标准化赋能数字化转型”两场专题论坛。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际标准化专家讲座、国际标准化工作研讨会、“数智赋能 电碳协同”企业科技创新及标准化成果展等,为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增进业务交流合作提供平台支持。
在报告环节,IEC副主席兼标准管理局主席维马尔·马亨德鲁做题为《IEC与可持续发展》报告,IEC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做题为《基于分时分区电碳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产品碳足迹标准认证体系》的视频报告,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纲做题为《标准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报告。
本次大会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德国电工委员会(DKE)、英国标准协会(BSI)联合指导,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南瑞集团有限公司、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与国际标准研究院承办。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