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文化点亮美好生活,思想启悟人生真谛。6月25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做客晏溪书院西溪讲堂,与听众分享《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精神家园》,用哲学启迪人生智慧,找寻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
人生思考 精神重建

夏日的东台西溪古镇,万物葳蕤,处处生机。古运盐河畔,千年唐塔旁,《西溪讲堂》正式开讲,王德峰教授首先抛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当代重建》的文化命题,深刻探问:“21世纪的中国人,心里有家吗?”这里的家,指的是心灵的归属,精神的家。中国哲学的最高成果是心学。心学是一门实践养心的功夫,那如何做养心的功夫呢?

王德峰表示,心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现代生活的深刻反思。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关键在于我们在几千年历史中始终信仰自己的本心。如今,大家可以通过学习心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思考人生意义,重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讲堂结束后,王德峰由衷地点赞东台,充分肯定了东台西溪在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传承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努力。在他看来,这也是心学在当代东台的一种有机传承。

传统延续 文化创新
在尘世喧嚣中坚守,于岁月流转里追寻,于传统文化中栖息。大家聚集到晏溪书院,闻书香,听哲学,养心性。晏溪书院由晏殊所建,最早叫西溪书院。正是因为先贤诗书耕读,让东台文风斐然。东台西溪延续传统与创新,开展西溪讲堂,持之以恒地以文化浸润这片传奇的土地。

古朴的书院中,醇香的咖啡,唤醒身体;精彩的讲座,浸润灵魂。每一期的《西溪讲堂》,都凝聚着不同的文化与思想。(董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