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亮|探访全国首个盲人朗读者集结地

24岁的泰州姑娘高梓涵,看上去和其他同龄女孩没什么不同,追剧、运动、逛街……见到她时,正对着话筒配音的她侧身向记者张望。仔细看,她的眼神无法聚焦。

她是位视障人士,也是新鲜出炉的明珠朗读主播。519日,全国首个盲人朗读集结地——“明珠朗读,在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明珠街道春风社区揭牌。

盲人朗读集结地究竟长啥样?记者沉浸式体验了一回。

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个全国首家

6月的风,已有些炽热。走进春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服务大厅,墙上,春风十里,幸福有你的字样十分亮眼。

春风社区一楼服务大厅。

十里春风,有没有吹到视障人士们身上?记者闭上眼睛,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通过无障碍坡道,前行、转弯……整栋楼都做了无障碍处理,楼梯、马桶、洗手台等处均配有扶手,一路畅通无阻。明珠朗读坐落在中心二楼。为了方便盲人,楼里专门安了一部无障碍电梯,电梯里配有盲文触摸板,盲人可独立操控。

有关部门还为明珠朗读落实了经费保障,建立工作规章,明确专人管理,长按音量键,就能开启手机无障碍模式……”楼内有工作人员为视障人士讲解和演示各类无障碍功能。其中,手机、电脑里带的读屏软件,是攥在盲人们手心里的一根好盲杖

读屏软件怎么用?有视障人士给记者做示范:把头贴在手机听筒旁,页面上是什么文字、哪一个窗口正被打开、什么程序在运行……“软件会把你们看到的,都念给我听!机械声飞速念了一长串,记者愣是一个字没听懂。语音提示速度,差不多是健全人的三倍快!对方顿了一下,笑道,听习惯就好了!

明珠朗读最大的特色自然是朗读。有关部门购置了无障碍朗读设施,依托中国盲人协会的资源优势,加强盲人朗读活动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这样一个国字号项目,为何会落户在泰州呢?

一方面,社会大众对盲人群体缺少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现实中适合盲人的文化资源偏少,盲人群体也十分渴求精神食粮20213月,中国盲协副主席、泰州市盲协主席封红年萌生了一个念头:不少盲人在朗读上有天赋,能不能把一些励志文章交给他们来读?

20215月,泰州坡子街盲人朗读栏目正式上线。栏目第一篇文章,就是我读的!高梓涵笑着对记者说,当时她正在读大学。倘若没有盲人朗读,她现在肯定是一个围着按摩床打转的推拿师,过着另一种人生。

而她和朗读的缘分早已种下。高梓涵出生一个月时,被诊断为视力残疾一级。小时候,没有小伙伴的她只好一个人待在家电视。《神探狄仁杰》《舌尖上的中国》……这些片子里的声音,带给她走出黑暗的力量。

从小成绩优异的高梓涵,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后,眼前的世界变得开阔起来。甩掉盲杖在学校跑道上奔跑,加入盲人乒乓球校队……2014年、2018年,她蝉联了盲人乒乓球省运会冠军。

2018年,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盲生声音梦想援助项目,从全国挑选140名盲生,开展专业播音主持培训。在课上,恩师董丽娜的声音激情满满,像闪电一样,击中了高梓涵的心脏。美好的声音会发光,照亮了我的人生路!她立志当一名盲人有声主播。

高梓涵在朗读。

一束光照进角落,照亮一批盲人朗读者

要成为一名盲人主播,过程其实很难。

记者了解到,盲人朗读有三种方法。一是用读屏软件,软件读一句,他们跟读一句,然后合成。二是把汉字转换成盲文,用手摸着读。第三种是把全文背下来。一个字错了,就要删掉重来。

更难的是,声音里还要有。盲人朗读者,在看不见的前提下,不但要保证和健全人一样的语速,还要在吐字发音、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节奏和情感上都要处理好。湖北荆州一位盲人熊江平在朗读《见字如面》一文时,全文仅1233个字,他反反复复读了两个多月才交稿。要拿出满意的作品,没啥诀窍,就是反复读、反复录!熊江平说。

读得认真,后期制作也很尽心。负责作品后期去噪、音效、音乐的制作人明镜也是一位盲人。朗读作品多数播报时长也就是几分钟,可明镜总要花更多时间去雕琢。最长的一次,花了20个小时。

盲人朗读者们并非走暗巷的孤勇者。多数盲人没受过朗读的专业训练,泰州市盲协就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盲人朗读线上培训班。培训班办成了培训月之后,还办了两期后期制作培训班,在线为盲人们传授朗读技巧、作品剪辑、音效处理等,打通盲人朗读最后一米

坡子街盲人朗读栏目上线两年多来,累计发布朗读作品654篇,收听人数超过30万人,先后被表彰为2021年度江苏省残联创新创优项目、2022年度泰州市改革创新项目。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盲人朗读团队由泰州本地几个人扩军到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位盲人。他们还从线上走到线下,参加泰州市第二届胡瑗读书节、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省残联社会助残服务项目发布会等活动……在更大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高梓涵是这批朗读者的一个样本。她先后发布了4本有声书、近200万字,参与了无障碍游戏《迷雾世界》配音。“Boss直聘和中国残联聘请她担任萤火助残萤火助力官,为广大残障人士定期直播,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

趁热打铁,泰州市有关部门调研后决定:依靠现有资源,打造一个实体化的朗读者集结地,为全国的盲人朗读者安一个家,为更多盲人朋友打开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窗!

泰州盲人朗读的试水成功,也引发了中国盲协的深度思考:语言艺术能不能成为盲人就业的一条新路径?去年,中国盲协和中国盲文图书馆专门在泰州召开全国盲人多元化就业研讨会,为盲人朋友探寻更多新职业发展渠道。中国盲协还举办了全国盲人有声主播培训班,开展全国首次盲人朗读艺术等级测试、颁发等级证书,鼓励引导各地推广盲人朗读。

明珠朗读。

活在黑暗中的他们,身上却闪闪发光

全国首个盲人朗读者集结地成立后,能干些什么?朗读者的招新、作品的审核、明珠朗读视频号更新、开展与不同群体的合作和公益活动……高梓涵和同事们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日常有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线完成——打理中国盲人朗读者集结地微信群。这个群目前有盲人朗读者113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每天,工作人员通过群给大家发放朗读订单,及时处理大家各式各样的工作、生活难题。群里谁有事,群友们一起出主意,像真正的家人一样。

密不透风的世界被撕开了口子,更多光从缝隙处照进来。

通过朗读,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且热爱生活。天津姑娘甜菜,通过朗读找到了向上力,考取了管理学博士。甜菜很甜的!泰兴人叶子在常州经营一家推拿诊所,原本不爱出门的她,这几年和丈夫手牵手走过国内30多个城市。

通过朗读,他们在专业道路上越走越远。胡明晖,来自深圳,在广东省第五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暨首届盲人散文创作大赛上荣获朗诵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张婷,内蒙古人,一举斩获第五届华韵之声语文朗读大会全国总决赛成人组特等奖。

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明珠朗读者,身上却闪闪发光,点亮了更多的人。

甘肃兰州,每天上午9时,戴着墨镜的杜当愚坐到电脑前,等待自己的学生上线。他主持过全国盲人春晚,为无障碍电影《冰河追凶》当过解说,现在是一家公益机构的英语教师,教英语爱好者口语,盲人教师的语速慢,对于纠正初学者效果显著

蒋忠玲是新疆乌鲁木齐的一名推拿技师。如今,她加入了当地爱心志愿者队伍,经常为天山区的残疾人爱心演出,为患者和老人义务按摩。

梁素菊,广西第一个盲人大学生,如今在南宁市福利中医医院担任推拿医生,积极为中途失明者提供康复培训,帮助其重建生活。她还是一个全国盲人互助群的管理员,资助多名困难家庭的视障学生完成学业。

眼睛看不见,也能跑马拉松?山东淄博盲人朗读者张建霞,以50009的成绩完赛全马42.195公里,把淄博女子盲人马拉松的纪录牢牢踏在脚下。她还组织了一个盲人运动协会,带着全国各地的盲友一起跑步,充实了自己,也让全社会更多关注盲残群体

长沙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吴声湄的网名叫梦中的舞者。她带着盲人们一起跳舞,创下很多个长沙第一:第一次盲人读书会、第一次盲人朗诵比赛、无障碍操作比赛、盲人诗词大会……“接下来想为长沙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尽力去做一些事!吴声湄还有未完成的一支舞

陆亚芳,苏州市盲协主席,牵头成立江苏省盲童家委会,创建金种子盲童亲子训练营,带领盲人推拿队走进老年公寓、社区,免费为广大市民服务,负责的助盲项目多次被评为中盲协引领项目。

大家努力透过狭窄的世界春暖花开,共写春天的故事!高梓涵对记者说。

高梓涵朗读间隙,为社区居民按摩。图为她在整理按摩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文 王悦谋/视频

点·评

除了看不见,我们什么都能做!

对于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们来说,朗读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全国首个盲人朗读者集结地挂牌,会不会更多是一种宣传噱头?采访前,记者是带着深深疑惑的。而亲身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如一团团炽热的火,将疑惑一一锻造成了坚定的答案。

这是一群珍惜机会的人。身体的残缺,让他们珍惜每一次朗读,每一个被看见的机会。他们说,因为生活中能去经历、能做主的事很少,奋斗是修补残缺人生的法宝,朗读是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去往外部世界的一条路

这是一群内心阳光的人。在他们脸上,没有我看不见”“我苦大仇深等负面标签,跟他们交流,你不知不觉就会感到他们和你没啥不一样。他们内心充满诗情、向阳而行。朗读是他们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支电筒

这是一群充满梦想的人。为了圆梦,他们拼尽全力。握手时,或许能触摸到他们手上的老茧,那是日复一日摩挲盲文留下的印记。虽然看不见,他们照样打乒乓、跑步、跑马拉松,去周游世界;虽然看不见,他们照样考博士、当作家、做教授,成为英语老师;虽然看不见,他们照样干编剧、写歌、配音,拍公益短片,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记者看到了、听到了梦想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样子。他们说:除了看不见,我们什么都能做!

春风十里,幸福有你,春风社区墙上这句标语,送给他们也很契合,祝福他们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享有更幸福的未来!

(聂伟)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