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好军嫂刘玉兰

她是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女性,在遭遇突变的人生坎坷中,用坚强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孝心赡养年迈的婆婆,爱心抚养年幼的女儿,热心无私帮助他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嫂爱与奉献的高尚情怀。她就是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南新河社区军嫂刘玉兰。

一人支撑一个家

“他为人朴实、善良、低调,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家庭尽心尽责、对老人非常孝顺、、、、、、”说起已故的爱人,刘玉兰内心充满深深的爱意。

1999年春天,刘玉兰结束了6年的恋爱长跑,成了一名军嫂。随着大女儿出生,二人世界变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从部队考上军校,是军校培养的优秀军官。婚后的刘玉兰一直过着相夫教子的甜蜜生活。11年后,随着二女儿的出生,一家人尊老爱幼,夫妻恩爱,欢声笑语荡漾在刘玉兰的耳边,幸福家庭盛开文明之花。

为了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工作,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接送大女儿上学,在家喂养年幼的二女儿,还要照顾好年迈的婆婆。身为军转干部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丈夫参军18年后转业到地方,一心一意干工作,因成绩突出,曾被评为 “先进个人” 等荣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年5月16日,这本是普通的日子,但对刘玉兰来说,却是一个痛心的日子,丈夫突发心脏病走了。这个风和日丽的夏天,刘玉兰却遭遇了人生的“寒冬”,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

“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一个人说走就走,没有任何征兆。这12年,我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里,丈夫把孩子逗得乐开了花。而现实他走了,他牵挂二个孩子,却没能陪孩子一起长大。"想到这里,刘玉兰的心又是一阵刺痛。

选择成为军嫂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意味着独自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2年来,刘玉兰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心里一直绷着一根弦,自己不能垮。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倾诉,她多想告诉爱人,这些年,没有你在,我真的活的很累、很辛苦。

她既当爸又当妈

“我妈真不容易,既当爸又当妈,照顾老的,又照顾小的。”大女儿蔡睿心疼妈妈说。

生活还要继续,刘玉兰强忍丧夫之痛,重新振作起来。接受领导对她家的关爱,她于2013年8月到亭湖区先锋街道先锋社区工作。从此,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和二个女儿上学,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生活的重担压在刘玉兰一人肩上,再苦再累无怨无悔,她只想一家老小平安健康。但命运恰恰跟这个善良淳朴的女人开了个玩笑。二女儿6岁时,患上过敏性湿疹,痛痒不止。刘玉兰在工作之余,带着二女儿四处求医。为了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她带着孩子先后在盐城、南京、上海等地治疗。风雨无阻,转眼6年过去了,刘玉兰带二女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奔走在各医院间治疗,经常累得疲惫不堪。但为了让大女儿安心学习,她没叫过苦,没喊过累。

“大女儿今年25岁,比我想象中更独立、更坚强,在学校努力刻苦学习,2023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被上海招录,作为人才计划引进落户上海。”刘玉兰说起大女儿感到颇为欣慰。二女儿今年14岁,现在就读初中一年级。正如专家所说:“二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力在增强,过敏性湿疹也会逐渐好转。”

大女儿望着身材瘦小、整天忙碌的妈妈,心疼地说:“妈妈太辛苦了,希望妈妈每天过得开心快乐,健康平安。”

我媳妇比姑娘好

刘玉兰的婆婆今年85岁,公公早年去世,生有二男三女,现有二个女儿健在。但女儿家事情多,照顾婆婆的担子全落在刘玉兰身上。

婆婆房子拆迁,刘玉兰说:“很想把婆婆从乡下接到身边住,但居住6楼没电梯,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车库又小,只有租房给婆婆住。搬家前,我先找好房子,再帮婆婆整理东西,给她买冰箱、买米、买菜等生活必需品,每月给婆婆500元零用钱,让她安心住下来。”为让婆婆住得舒服,刘玉兰已5次帮婆婆重找租房,帮其收拾整理搬运,尽可能让婆婆吃好睡好,安享晚年。个子不高的刘玉兰,每次搬家都累得精疲力尽,但没有怨言。

为方便联系婆婆,刘玉兰给她买老年手机,并把手机号码留给房东,请房东关照婆婆,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2023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刘玉兰接到房东电话,婆婆身体不舒服。她立即起床,连夜带婆婆到盐城北三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婆婆患了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刘玉兰连夜陪婆婆输液,一直到天亮。

平时,刘玉兰经常去看望婆婆,给婆婆洗衣做饭。她知道婆婆喜欢吃熏烧猪头肉,每次去都在小区大门前汪记卤味店,买的熏烧猪头肉带给婆婆。“她真孝顺,每次买熏烧猪头肉,都让我将瘦肉切开,说婆婆年纪大了,瘦肉吃不动。”提起军嫂刘玉兰,在新河商业街的汪记卤味店的王海平夫妇赞不绝口,他们都被她的孝心感动着。

刘玉兰婆婆想吃什么,她就买什么,左邻右舍看到刘玉兰经常为婆婆跑前跑后,买吃买穿的,都夸她是孝顺的媳妇。婆婆也自豪地说:“我的媳妇比女儿好!”

你真是个好军嫂

刘玉兰先后在先锋社区和剧场路社区工作,无论做城管、物业、环保,还是双拥、拆迁、防汛、信访等工作,她都干一行、爱一行,舍小家顾大家,因工作突出,赢得同事和社会的好评,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个人”。

作为军嫂,她更加理解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她学习各种业务知识,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退役军人及其家属,不懂的地方就向同事请教,以实际行动践行军嫂的初心和本色。

刘玉兰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打电话咨询问题以及来访的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和家属,因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为他们解答问题,她不仅站在专业的角度,更站在军属的角度,为来访者解答各种问题,让他们体验到“家”的温暖。

辖区内孤寡老人吴安信,是老复员军人。一次,刘玉兰得知吴老一人在家,生病后无人照料,立即带医生到他家,给吴老输液。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来到吴老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帮他理发,让81岁的吴老感动得连声夸赞:“你真是个好军嫂,从不嫌弃我老人脏,有病还带我上医院治疗。”刘玉兰却笑笑说:“人人有老时,我是做双拥工作,尽力为您老服务好是我的职责。”没想到,刘玉兰到吴老家无偿志愿服务,一干就是5年,直至吴老住进养老院。

刘玉兰经常说:“作为一名军嫂,要为每一个来访者、每一名来电者服务,让退役军人满意,更要让现役军人放心” 。她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为近300名退役军人办理军人优待证,受到优抚对象的好评。刘玉兰还热心公益,连续多年无偿献血,挽救他人生命,用奉献书写人生价值。

军嫂刘玉兰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伺候婆婆任劳任怨,养育孩子含辛茹苦,对待服务对象像亲人,就这样走过了12个春秋。她用无悔的青春,在平凡生活中书写爱的伟大。

(蔡九焕 李建霞)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