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主要的是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坚守人民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最大政绩,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通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奋力书写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新答卷,推动粗放治理向精准、精细、精致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自信自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系统的工作,没有先例遵循。我们始终坚定信心、先行先试、自主探索,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斗,相关经验获两位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委批示肯定,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
三、坚持守正创新,奋楫扬帆勇立时代潮头
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根基和导向;坚持创新,守正才能有活力和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严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按照“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等要求,坚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开创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新局面。
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化解各类突出难题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着力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优先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现代数字化技术,围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政务服务、食品安全、城市运行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拓展应用场景,切实做到为民排忧解难,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不仅体现我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更是实现新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聚焦“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两个关键来开展工作,紧盯实际需求,立足长远发展,高效整合资源,通过各类数据资源的全量化汇聚、标准化治理、场景化应用,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和治理效率,推动政府为群众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为社会提供高效能治理。
六、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建设更加美好未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六个坚持”的最后一条提出,不仅体现了我党的胸襟和气魄,也体现了我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强大自信和责任担当。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我们必须立足大局、着眼大局、服务大局,以人民对我们工作满意不满意、人民对生活感到幸福不幸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积极建设更加美好未来。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胡高明 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副主任,省委党校第50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