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我们常讲不要做法盲,同样也不能做党规党纪盲。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须为纪律上的清醒人。我们要以党纪学习为契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党纪刻印于心见诸于行。
强化纪律意识,坚持纪在法前。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不犯法就行,“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会处理”。但事实上,违法一定构成违纪,违纪不一定构成违法。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党纪,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通过抓早抓小、严格执纪,促使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红线,防止由违纪跌入违法深渊。
践行服务宗旨,严守党的纪律。有些人简单认为,只要不贪就行,把贪腐当做违纪的全部。但事实上,《党纪处分条例》158条中列出的106条铁规矩都是不可逾越的禁区雷区。比如《条例》中规定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化,推动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锤炼优良作风,把纪律建设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据统计,中央颁布的党内法规有227部,这么多法规并不是要束缚手脚,而是让我们在更加规范的轨道上履职尽责。新修订的《条例》完善了对违反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处分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增强道德定力,把党的纪律内化为积极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心中有尺、行事有度,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原则和底线。我们要经常性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作风建设上不断反思改进,不断磨砺思想和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操守。
提高能力本领,把遵规守纪与敢做善为统一起来。现在很多人喜欢说佛系,反对内卷,选择躺平,也有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弄好就行,别的都可以不管。事实上,只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远远达不到我们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就是要更加习惯在纪律监督下开展工作,更加清晰职责岗位运行的风险点,更加精准把握工作方向和方法,要把学习成效转化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行动。坚持勤学善思,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办事,真正把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违纪的党员干部就是在赶考的路上答错了题,而条例就是把这些错题梳理整合成一本错题集。党员干部在纪律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人人都是责任人,我们要时常翻看这本错题记录,把别人的错误当成自己的教训,把以往的错误当成以后的风险,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坚决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以坚强的纪律保障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吴婉,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50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