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近日,《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中,常常引用中国古典诗词来传达深意、抒发情怀、启迪思考,不仅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与文学独特的情感联结。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郁于中,不得不发,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都汇聚到诗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古诗世界。诗歌是人之情感意志得以表达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离不开诗词歌赋的文艺熏陶。相似的生命经历,往往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发生同频共振。在古代诗文中寻找共鸣,将积淀千年的智慧作为前进的参照系,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体悟人生,从中寻找披荆斩棘的信念、心怀天下的志气、超然旷达的高度。

古韵深邃助君行,乘风破浪点迷津。诗词的瑰丽世界以其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超越困境,成就自我。每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便涌起一股超越困境的豪情;每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便深知坚韧不拔是成就自我的关键。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激励我们不断攀登,成就非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可以借古人之悲歌,抒胸中之郁结,那些所谓的挫折和磨难,在古诗的慰藉下,便不再那么难以逾越。

诗词宝藏深如海,胸襟美德哲思在。诗词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它引导我们超越狭隘的自我,放眼更广阔的世界,将远方生灵纳入心间,共感其苦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映射着时刻心系黎民百姓的忘我境界。默默无名和赫赫有功,看似相悖,实则相生,辉映着崇高的抱负追求与价值取向。赫赫有功是因“隐姓埋名”的奋斗,彰显的是献身国家利益的民族精魂。赫赫有功是因“不计私利”的忘我,计小利我者,只会“汲汲于富贵”得到“酒肉臭”的满足,计利天下者,才能“眼放长空得大观”有着“朝天阙”的豪情,这样的名利观,正是无数报国者舍个人之利、兴国家之业、求民族之荣的精神火炬。

弦歌雅律耕心田,诗行漫步解尘缘。诗词的宁静世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境界,引领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觅一份宁静与平和,从而回归真我,品味生活。“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感觉自然与人心如此贴近,息息相通;“映日荷花别样红,晴空一鹤排云上”,沉醉于古人眼中的四季美景,感悟生命的多彩与绚烂。那“闲看儿童捉柳花”的恬淡与悠闲,让我们在忙碌中寻得片刻的宁静;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与超然,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保持一份从容与淡然。诗词之海深广无垠,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通过阅读和品味诗词,跨越时空的界限,我们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不仅丰富了内心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诗词的世界里,我们与千百年前的先贤智者心灵相通,共鸣于那些深沉而隽永的情感与思考。让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成为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我们的生活因诗词而更加丰富多彩,因诗词而更加充满诗意,让这份千年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永不褪色。(李航宇)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