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浦口:蜜桃成熟有“甜头” “桃花渡”里有“奔头”

桃树叶滴翠,白嫩水灵的水蜜桃一颗颗挂在枝头……在南京市浦口区桃花渡家庭农场内,25岁的返乡创业青年杨文博正忙着对100亩的水蜜桃树进行采摘。三年前,走出大学校园的他,选择回到这里,挖掘浦口农产品特色,创立起“桃花渡”品牌。

盛夏时节,水蜜桃迎来采摘旺季。杨文博的水蜜桃园喜获丰收,他穿梭在林中,熟练地摘下一个蜜桃。“我们的桃子味道特别清甜,水分足,果肉厚,吃过的都说好。”走进桃花渡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农场周边水源丰富,利用丰厚的土地优势,园区内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起了“甜蜜产业”。

走进农场装备间,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桃子被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色泽红润、果形饱满,单果约5两重,咬上一口,汁水充足、口感甜蜜。7月初开始,还会有白凤、湖景等水蜜桃陆续上市。目前,桃花渡家庭农场已发展桃林近100亩,主要有突围、京红、日川、白凤、湖景等多个品种,年产量高达30万斤。

作为浦口汤泉小镇的新一代“新农人”,杨文博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亦有着深厚的感情,品牌走向成熟后,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成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每年进入采摘期,同时也是用工的高峰时段,我们附近的许多村民都会来农场帮助采摘和分拣。”村里的妇女一边将成熟的蜜桃采摘入筐,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类农活对于庄稼人来说熟门熟路,一天几个小时,她们都乐意来“桃花渡”干活。

除了蜜桃采摘外,桃花渡家庭农场还从事农家乐、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和柴火灶野炊等多元化项目,仅2023年一年农场就收益6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

在聊到当下的经营模式时,杨文博说道:“对于经营,我们一开始依靠自己吆喝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但在浦口区农业农村局资金、科技的多重扶持及经营政策的关心下,农场从原本单一的种植业务逐步拓展为‘1+N’的结对帮扶模式,打造了集种养殖、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家庭农场。”据了解,农场因地制宜,经过不断地探索拓宽销售渠道和路径,现已初具规模,逐年增加收⼊,近年来更是成为国家农创中心指定蔬菜基地,并逐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为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农村局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批批小而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断唱响浦口区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通讯员:高金军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