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区域 > 正文
苏州工行发行首个3D数字藏品

7月1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面向全国发行工行首个3D数字藏品,成为系统内数字藏品创新应用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今年以来,苏州工行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推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与苏州传统非遗文化紧密结合,先后在手机银行端发行了“舟山核雕”“苏工琢玉”“藏书石砚”等系列非遗传承人数字藏品,拓宽了“数字金融+”服务领域,受到广大客户青睐和好评。

为更好展示苏州非遗优秀作品精致、精雅的特点,该行在前期“看见非遗”系列数字藏品的作品基础上,积极听取藏友建议,大胆探索3D技术在数字藏品中的应用创新,发行了“看见非遗”系列首个3D数字藏品——苏州“双面绣”。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针法活泼、构思巧妙、色彩清雅,于一针一线中纳天地自然,集风月雅物,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其中“双面绣”作品更是体现了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江南文化的象征。本期藏品《猫戏螳螂》在薄如蝉翼的丝绢上,一面绣黄白两色的花猫,另一面绣黑白两色的花猫,两只花猫动作神态各异,闲情逸趣跃然而出。

在首个3D数字藏品的制作过程中,该行在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和远程银行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改变以往5期藏品平面展现方式,经历了扫描、贴图、材质适配和光影渲染等多重校准步骤,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光泽和层次。同时,3D数字藏品还支持通过缩放、旋转等操作,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工行手机银行用户可以全方位体验和感受苏绣创作的精妙与匠心,提升了藏品收藏价值,满足了广大客户对藏品的更高追求,使苏州非遗作品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为金融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本期3D数字藏品的成功发行,是金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创新尝试,也是苏州工行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将数字藏品作为非金融权益,与客户服务相结合,探索走出具有特色的获客活客、提质增效的运营新模式,进而增强了客户黏性。首个3D数字藏品发行3天,已有超过5万名藏友争相收藏。”该行数字化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