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夏日经济”热辣滚烫,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打卡博物馆“网红展览”,奔赴海边戏水踏浪,穿着汉服去旅游……随着毕业季与“暑期档”的双重叠加,各地消费市场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的出游热情日益高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加速涌现,为“夏日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暑期消费作为全年的消费热点,正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时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推广“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业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此外,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推出6300余项惠民措施,发放总额1亿多元的消费券,其中包括实施景区降价、旅游企业打折等优惠措施;旅行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避暑游预定订单同比去年有明显增长。这个夏天,“避暑”旅行升温、“清凉一夏”火热、夜间经济“出圈”,展现了人们出游意愿强烈、市场供需两旺,“夏日经济”热辣滚烫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人气和强大潜力。

“避暑”旅行升温,消费应“热”而动。明艳灿烂的盛夏,正是出行游览的黄金时节。江苏发出了“夏天的邀约”,10条江苏省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各级各类大中小型博物馆,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苏地域文明的魅力;山东青岛提升山、海、城为一体的文旅消费新热点,推出“避暑游”“亲子游”“文旅游”等热门旅游项目,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纳凉,消暑度夏;山西大同推出了清凉避暑文化游、长城烽火历史游等线路,让游客在清凉的环境中,领略大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各地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让游客在夏日限定款“诗和远方”中收获满满,让文旅消费市场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清凉一夏”火热,消费顺“热”而为。热浪来袭,一系列创新清凉产品正成为市场新宠,各地消费市场展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而“清凉消费”属于季节性消费,对扩大有潜力的消费、繁荣消费市场更具有重要意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防晒太阳镜及渔夫帽装备的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30%;防晒健身衣、户外防晒衣等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70%。与此同时,“凉柔”被褥、“冷感”湿巾、“凉感”喷雾、可穿戴空调……各种清凉科技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清凉一夏”的刚性需求,体现了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从消暑类家电、家居用品等“清凉商品”走俏消费市场,到清凉科技新产品受到追捧,“清凉消费”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磁吸力”,激荡着“夏日经济”的澎湃动能。

夜间经济“出圈”,消费乘“热”而上。炎炎夏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夏夜听一场露天音乐会,走进人潮涌动的夜市品尝特色美食,去博物馆解锁夜晚探索的别样体验,“夜经济”的繁华与文旅热的兴起相得益彰,“解锁”消夏新模式。在江苏苏州,游客乘船泛舟平江河上,听着细腻柔婉的苏州小调,夜览江南水乡美景,别具一番风味;在广西柳州,风情港夜市内贩卖的鸭脚螺蛳煲、炒螺蛳粉等广西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松花江观光索道上,景区全新推出升级打造的星空夜宴,不少游客一边坐着缆车俯瞰防洪纪念塔、中央大街和太阳岛等景点,一边在缆车里享受美食,主打一个浪漫惬意……各地积极打造“夜间+文旅”的消费新“夜”态,为游客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体验,勾勒出极具烟火气的夏日商业图景,足见中国经济“大海”澎湃激荡,“中国号”正行稳致远。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