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十里乡贤”。有进城的村民,自有返乡的游子,近些年,返乡参与建设的企业家、退休干部、民间工匠也越来越多,在常熟市莫城街道,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新乡贤”。近年来,莫城街道汇聚乡贤力量,积极探索“新乡贤+”模式,不断助力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公益慈善,让新乡贤成为政府在乡村治理和发展中的有力助手和中坚力量,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寻贤”,夯实“共治”根基
聚集在“数字化”武装起的千亿级“服装王国”——常熟服装城,新乡贤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莫城街道,外来人口远超本地人口,究其缘由,依托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培育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莫城,以产业集群化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在此工作和生活,区域内登记在册的新市民已超过10万人,2023年常熟莫城街道(服装城)线上线下市场交易额2155亿元,同比增长11.22%。
因外来人口众多,莫城街道有意识地引导“新市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7月,莫城街道新乡贤理事会成立,由热心服务本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乡贤自愿组成,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街道党工委的监督管理,新乡贤理事会成员并不局限于因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本土精英和走入其他城市的外出精英,更是充分吸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选择到莫城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
深入完善两级组织,莫城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锋领尚城·城乡融绘”新乡贤理事会工作品牌,发布“乡”扶公益、“乡”情调解、“乡”助志愿项目,聚焦社会民生、化解邻里矛盾、谱写文明乡风。
“聚贤”,优化“善治”保障
“新乡贤理事会不断吸纳新市民党员、志愿者,成为新老市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湖泾村相关负责人说,在湖泾村,一支“新心向融”乡音劝导行动团,以新市民劝导新市民的方式,让更多新市民参与到本村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中。乡音劝导行动团成员达21名,团队活跃度100%。
以湖泾村为代表,莫城街道各村通过村“两委”带头进村入户走访、单位推荐、网格摸排等方式,全面收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影响力的经商人士、有手艺的技术人才、有知识的高学历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的发展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信息,并搭建“乡贤人才库”,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乡贤能人数据信息实时准确。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新乡贤理事会”已成为莫城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以新乡贤德高望重的优势,推动参与村民议事、政策讲解、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
“用贤”,培育文明乡风
每到暑期,青莲村的新乡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夏梁宝,就为村民和新市民子女办起免费的暑期书法启蒙班;每周末,湖泾村“新乡贤讲师”顾琪都开一次公益非遗课,向未成年人普及非遗知识。近年来,莫城的新乡贤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非遗体验、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推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当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尚湖畔又荡起了公益实践的层层涟漪。据悉,3年来,莫城街道近百位乡贤捐助了现金和大量实物,2022年宋招兴、濮根发、金建华、钱玉兰4位新乡贤通过定向捐赠400万元给莫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CT机一台,改善村级医疗设施。
新乡贤们活跃在乡村美居建设、村庄环境维护、村民协商议事等乡村治理的各个领域,为村庄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增添星火燎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