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第二届南京高淳民间晒谱节成功举办

7月11日,第二届南京高淳民间晒谱节在高淳区淳溪街道宝塔路商业街区的高淳家谱文化馆举办。活动中,高淳家谱文化馆对部分馆藏纸质家谱进行了出馆晾晒,同时,当地的演出团体和寺庙等也在现场对戏袍和经书等进行了晾晒。

当天是农历六月初六,在这一天,高淳的老百姓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晾晒。家族晒家谱、寺庙晒经书、唱戏人晒龙袍、读书人晒书、农家晒衣服,晒掉梅雨季节带来的霉气,也晒掉霉运,迎接美好的日子。

晒谱节现场,工作人员把几百本保管完好的多个姓氏的家谱一字排开,摆在廊道下晾晒。演出团体代表和寺庙代表分别把戏袍和经书等在现场进行了晾晒展示;研究会的女会员们将传统的蓝印布染手工绝活和清丽别致的现制漆扇技艺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正是收割小麦、庆贺丰收的季节,千余个上热气腾腾的包子让大家一饱口福;家谱馆里的活字印刷版画操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据了解,晒谱节上除有高淳当地的市民参与活动外,还有来自南京和郎溪、溧阳、宜兴、当涂、溧水、宣城、芜湖等地的家谱爱好者与寻根人前来观摩学习。

“晒谱节是一个综合性的晾晒文化节,但是它的核心是晒家谱。高淳有526个姓氏,其中42个2000人以上的大姓,人口占高淳43万总人口的90%以上。据调查,高淳目前散落在各村各姓的老家谱不少于200种,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是建设文化高淳的一笔巨大资源,是高淳各家族的百科全书。目前,高淳家谱文化馆收集了高淳纸质家谱近百种、高淳电子版家谱180种,也收集了全国各大图书馆电子版家谱十几万卷。”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魏云龙介绍,这些家谱是举行规模化晒谱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研究家谱文化尤其是高淳本土文化的基石。

通讯员:壹淳、邢光理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