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成绩单出炉,上半年,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Ⅱ类,主要支流断面优Ⅲ比例达100%。太湖水质呈现持续改善态势,平均水质达Ⅲ类。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达74.4%,优于年度考核目标9.4个百分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作为江苏省“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之一的潘安湖,从满目疮痍的塌陷地变为郁郁葱葱的绿色天堂,是如何通过建设完成生态转型发展的?徐州潘安湖街道规划技术部部长鹿晓斐进行解答。
【水之问】“三步走”的梯度建设,如何帮助潘安湖实现生态转型发展?
【关键词】梯度建设;修复治理;生态转型
【大咖说】徐州潘安湖街道规划技术部部长鹿晓斐:
2011年,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徐州市委、市政府从改善人居环境、拓展生态空间的高度出发,把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修复,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中之重和贾汪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头号工程,启动了潘安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有了利好的政策支持,潘安湖的修复治理与生态转型发展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三步走”的梯度建设从底层逻辑上解决了治理的难题。
第一步地形整理及水系梳理。2011-2015年期间,潘安湖先后进行了土地征收、地形整理和水系梳理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潘安湖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地形整理、生态清淤、水系梳理等措施,累计投入资金 1.8 亿多元,为湿地公园水质保护及栖息地恢复,提供良好的地理条件。
第二步植被恢复与驳岸修复。通过恢复种植乡土植被和湿地植被,构建原生态湿地风貌,使其从原来满目疮痍的塌陷地变为目前郁郁葱葱的绿色天堂。目前湿地公园内水质基本能经常保持Ⅲ类水质标准,植物资源达到328种,动物资源达到189种,在植被恢复及生态景观绿化提升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
第三步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通过构建水生态系统、鸟类栖息地保护、日常巡护管理、科研监测、塑造多类型栖息环境等形式,为湿地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美丽江苏——江河湖海青蓝行”系列主题活动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承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举办,旨在助力美丽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
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孔德信 李先昭 王男 张晓蕊 朱姝 封颢 昝寻寻 笪颖 刘健 潘祥海 印丹 刘畅方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