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浦口区以科技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放大“创新矢量”,激活“发展增量”

最近,浦口区科技战线捷报频传——

刚刚出炉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上,来自浦口经开区的江苏久朗高科参与的“气体净化膜材料的创制及应用”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近日公布的第九届江苏医药科技奖,浦口企业方生和医药又凭借“药物晶体学创新技术及其应用”,荣膺“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在“2024年度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立项”名单中,浦口高新区企业派光智慧感知榜上有名。

打通资源融通的堵点,攻克技术变革的卡点,突破能级跃升的拐点……老山脚下,科技创新激发的第一生产力,正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浦口区锚定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以要素聚合涵养创新生态,用链式思维服务企业人才,不断压缩从“0”到“1”,再到“100”的进程,把更多科研成果变成创新产品。

创新潮涌,最终定格为一连串生动的数字。去年,浦口区净增高企超112家,总数突破400家、在全市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该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7.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7%;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6.82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研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超34亿元。

校地融合,引聚“最铁合伙人”

重华数字科技、斯维尔建筑设计院、禾光众源科技……6月21日,6个重庆大学南京研究院研发及转化平台的产业项目,正式入驻浦口高新区。这个校地共建的产学研平台,将依托重庆大学在大能源、大制造、大建筑、大信息、大健康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加快导入高校科研人才和校友企业,为浦口创新发展链接高端要素。

与重庆大学携手并进,是浦口区以校地融合催生创新裂变的真实缩影。依托体制机制的优势,浦口区强化顶层设计,打破边界壁垒,畅通高校资源对接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一批紧锁在实验室、停留在论文里的学术成果为企业所用,真正实现产教一体、双向奔赴。

暑假已至,但在浦口高新区,南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依然人来人往。去年3月,园区在全省首创“引校入园”的模式,直接把南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引进浦口高新区,并共建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浦口分实验室。根据计划,学院预计5年内培养至少1000名硕士及博士人才,输送实习实践1000人次,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次。企业不出园区就能找到合适的“后备军”,学生走出教室就有心仪的“金饭碗”。

10多公里外的浦口经开区,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创办的新研机构清研华科,运营已有4年多。以商用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研究院在先进电驱、锂电池安全、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接连落地,目前在孵企业已有40余家。研究院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示范项目,将开发具有氢—电—热—冷等多种能量流高效协同的能源微网示范平台,目前已入选浦口区2024年第一批应用场景名单。

浦口高新区与省产研院、南工大共建绿色智慧化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浦口经开区与南信大打造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学院;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搭平台、建渠道、亮诚意,并非科教重镇、也没有大院大所加持的浦口区,把省内外高校变成“最铁合伙人”,打开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紧贴产业,铸就“最强增长极”

6月25日,浦口经开区集成电路设计大厦迎来首位“业主”——南京宏泰半导体。与企业的乔迁之喜相比,宏泰半导体发布的两款新品更加令人激动。

目前,SoC测试机占国内整体半导体测试机市场份额的62.9%。而宏泰半导体此次推出高端SoC测试机MS8800,在MS8000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主要应用于算力、AI、FPGA、汽车电子、消费电子、IoT产品、工业控制等领域,技术水平对标了国际同类先进产品。而同步亮相的晶圆级测试分选系统,有望率先实现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将广泛应用于CSP封装分选编带、SiC、Mini LED分选。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成果的价值,最终要靠产业化来实现。浦口区聚焦主导产业自主可控,集结企业、高校、机构力量,持续攻坚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封装测试、IC设计、基础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不断垒高产业能级。目前,浦口经济开发区已集聚集成电路规上企业44家,2023年实现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比重超1/3。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浦口集成电路企业的“行为自觉”。2023年,芯德科技依托自发组建的先进封装技术研究院,推出了CAPiC晶粒及先进封装技术平台,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高端封装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了市场对于高性能、高集成度封装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华天科技的ALLicic智数云平台,通过标识技术实现数据扁平交互,产线的稳定性提高了30%,仓储人员减少了70%,库存水平下降到58%,提升经济效益上亿元。

浦口区紧盯新赛道、新技术和新趋势,将创新要素引向产业一线,通过生产端变革和应用端的拓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不仅去年底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竞逐“万亿蓝海”,浦口高新区2018年就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围绕低空制造、飞行应用、保障服务等细分领域构建无人机产业链。随着南航的全资企业长空科技落户,高校资源成为浦口人才培育、空域申请、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形成了40多项科技成果和标准成果,并吸引了中航金城无人系统、航天国器、大翼航空等一批优质企业。目前,浦口已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50家,其中涉及低空经济四大领域的重点企业11家,占南京全市三分之一。

在高端交通装备产业,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已拥有“十项核心技术”,在智慧建造、智慧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典型成果。依维柯开发L2级自动驾驶、OTA功能等技术及特定场景L4级自动驾驶车辆,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成立于2017年的集萃精密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难加工材料复杂构件、精密金属零部件等工艺攻关,已获得中国航发主机厂所授予的“金牌供应商”称号。正是凭借着一批深耕创新沃土的企业,今年1—6月,浦口高端交通装备产业链实现规上产值112亿元。

服务集成,延展“最全要素链”

“去年水稻亩产提高150公斤后,今年的小麦也实现了增收,哈茨木霉生物制剂果然名不虚传。”站在兰花塘标准大田的田埂上,刚刚完成夏收的“新农人”邵立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口中的哈茨木霉生物制剂,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团队研发的有机肥,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吸收营养,还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沈其荣院士团队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院士创新集群的主力之一。在这个“农业硅谷”里,还另有赵春江、邹学校等9个院士团队,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谆谆嘱托耕耘不辍。而吸引这些“三农大咖”远道而来的,除了国家级的平台,更有园区一系列助力创新的科技服务。

从品种选育到农机应用,从品牌打造到金融支持,农创中心紧扣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和功能农业三大方向,以集成式服务厚植创新生态——科技成果来了,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企业来了,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

释放创新的“矢量效应”,既需要高效的要素流通,也需要完备的政策支撑。浦口区在参照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又研究出台“科创16条”,针对企业梯队培育、平台载体建设、项目落地支持和科创氛围营造四个维度,分门别类制定专项支持政策,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今年年初,江苏县域科创指数正式发布,浦口区成功入选江苏县域科创30强。今年以来,浦口区已兑付各类配套政策资金1750余万元,219家企业累计获批“宁科贷”682项,贷款金额13.14亿元。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去年,浦口高新区在南京首开先河,率先出台“国际创新创业十条”,针对归国创业人员“水土不服”的共性问题,人才安居、企业开办、人员招聘、政策兑现等实际问题,拿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缩短“磨合期”。

服务向企业靠近,资源向人才倾斜,职能部门也在创新驱动战略下转变工作作风。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围绕工程项目审批堵点,接连推出“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改革,让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打造“质量小站”,把涉企服务资源送进园区,搬到车间。浦口区人社局定期梳理企业用工需求,向全国100多所高校广发“英雄帖”。在浦口,创新的每一个诉求都不会石沉大海。

老山脚下,科技有“范”;长江北岸,创新靠“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