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让乡村人才更好发挥“头雁”作用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引导下沉服务、健全本土培养、强化评价激励、吸引返乡创业……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实践探索,推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在江苏连云港,水晶雕刻、珠宝镶嵌、黑陶制作和种茶制茶等乡土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和该市对乡土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密不可分。近日,连云港市有16名乡土人才通过省乡土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获评人数创历史新高。2019年以来,连云港积极推动乡土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不唯论文、不唯学历,只凭实绩论英雄”,为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乡土人才,打通成长成才通道。连云港的做法,是全国各地通过培养和激励乡土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缩影。

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正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四川青神县的果农在高级农艺师的指导下,成功提升了柑橘产业的效益;河南鹤壁淇滨区毛连洞村通过乡村规划师的专业规划,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山东沂南县的民宿管家凭借专业服务技能,使得来村里的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必须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要让乡村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头雁”带动效应,这就要求精准施策,为乡土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政策支持。

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政策,让乡村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空间。比如江苏连云港就出台了《关于深化乡土人才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乡土人才,整合人才资源,让人才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关键岗位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健全的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创业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为乡土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在乡村营造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乡村人才更有归属感,发挥更强带动力。

强化乡村人才培训支持,鼓励他们带头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和生产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乡土人才的重视。支持乡土人才创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头雁”引领小农户链入现代农业大市场。因地制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为“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提供广阔空间,让他们带动农民、服务农民,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兴旺、乡村发展的成果。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乡村产业不断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乡村。乡村人才带来了新思维、新知识、新技能,为乡村大地注入了新活力。让乡村人才更好地发挥“头雁”作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予兮)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