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基层一线看改革|“巷”往生活——街坊说④ 我是博物馆“小迷妹”

博物馆,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历史长卷、一座文明交融的文化桥梁、一本翻不尽的未来之书。近年来,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大街小巷处处都有文脉典故。南京也是一座“博物馆之城”,目前全市备案博物馆数量达80座,2023年全年接待观众3448万人次。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成为了“小迷弟”“小迷妹”。90后南京姑娘王馨雨就是一名博物馆的“小迷妹”。

南京六朝博物馆就是王馨雨的“心头好”之一。这座博物馆在原址保护的六朝建康宫城遗址上建成,展出有造型各异的青瓷、千变万化的瓦当,还有气质典雅的侍女人俑……这些国宝文物不仅承载着千年历史,还展现着东方美学的魅力。王馨雨介绍,在六朝博物馆的三楼还有一扇“最美落地窗”,是她每次进馆参观必来打卡拍照的点位。“透过这扇窗可以远眺新街口、鼓楼,是观赏南京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拍出来的照片文艺范儿十足。”她认为,当下博物馆不仅通过文物展品在网上走红“出圈”,很多博物馆还通过特色场景、文创产品、优质服务不断“圈粉”,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对于很多和王馨雨一样从小在南京长大的孩子,秦淮河边的夫子庙,是小时候每年过年都要跟爸妈来看花灯、买花灯的地方。2017年,依托中国明清时期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旧址打造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成开放,也为夫子庙这一南京的老牌景区赋予了更多亮点和内涵,成为南京一处文旅新地标。“科举博物馆是一座地下4层的博物馆,地面是一方圆形的‘墨池’,倒映出500年历史的明代古建筑明远楼,场景非常震撼。”王馨雨告诉记者,更难得的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也是一家每天坚持开放到晚上9点、每天都有“奇妙夜”体验的博物馆。每当有外地的朋友来南京,王馨雨都会带他们晚上来夫子庙,大家品小吃、乘画舫,再体验夜游博物馆的别样乐趣。

王馨雨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逛博物馆。但早些年,博物馆里冷冷清清的,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如今她明显感觉到,随着众多博物馆免费开放、延长开放时间、提升服务设施,和她同龄的90后、00后们把打卡博物馆作为工作学习之余一项重要的文化休闲方式。“今天的博物馆不只是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的公共空间。逛博物馆,更是大家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王馨雨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日益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中心和热点。南京是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之一。预计到2025年,南京的备案博物馆数量将达100家,平均每10万人就将拥有1家博物馆。

统筹 陈郁 喻文君

文字 张可

视频 王涛 汤清宇

设计 肖甜

实习生 周亦萱 姚惟依

编辑:王丽丽

校对 盛媛媛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