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论坛沙龙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举办“何以运河”主题摄影图片展览系列活动

7月17日,大运河摄影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传军老师以《我从大运河走来》为题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举办了一场智库沙龙活动。贾传军老师以“图片+自述”的形式,分享了其个人“生在运河边、成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运河变迁发展的故事。

从木船,到水泥船,到钢质船,再电船;从船上的学校,到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三八船队,再到运河沿线的船闸管理;从船舶操枞转向舵机的人力杠杆操纵,到液压舵、气压舵,再到电操舵和液电两用型操纵机,贾传军的娓娓道来,再加上其所拍摄的百余张成组成系列的运河航运摄影作品展示,让在座的研究专家们沿着时间的轴线再度回溯了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永远造福人民的生动画卷。

“尤其是近十年,运河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特别是大型运输船舶出现,更是完成了公路无法运输的大件和大宗物流任务!”贾传军表示,数十年如一日地拍运河、看运河,运河就像变魔术一样,每天都有新的精彩,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物也在逐渐消失。而自己用镜头为那些曾经的辉煌留下一些影像资料,也便是让回忆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据了解,贾传军现已从自己30多年来每天坚持拍摄下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中精选出了200幅,汇集成大运河摄影图片集《何以运河》展览素材。在他本人的授权同意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摘选了104幅,在院内公共区域集中展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