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以“党建+社区”模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全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全球人才竞争趋势与教育规律,以党建引领,推动精准思政和管理服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社区层面上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党建+社区”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参与、园院协同、师生共进”的德育共同体。

以“党建+社区”模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其实践能力,拓展引领途径,并提升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

深化理解与认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党建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和成果,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价值的理解,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学生能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增强实践能力。在“党建+社区”模式下,大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思践悟中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拓展引领途径。借助社区党建平台,策划并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例如,榜样对话、悟初心研讨、红色家书话剧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分享个人体悟的平台,使大学生在多元思想的交流中受到深刻的熏陶和教育,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

提升影响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建设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党建+社区”模式,开展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党员通过“亮身份、悟初心、比担当”,在社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中形成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和认同。

高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社区学风建设、环保实践活动、健康志愿服务等,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社区党建平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劳动教育和美育服务实践活动。如此,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内化为行动自觉。

首先,社区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建设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社区内设置宣传栏、主题讲座、社团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其次,社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推广的核心阵地,可在社区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通过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馆的参观和研讨会等,让大学生沉浸式领会和悟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学院可以在社区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跨时空红色书信、强国有我微党课、红色阅读分享报告等,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后,社区还可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劳动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价值。

创新引领方式,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社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党员应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定期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主题内容。同时,开展党建带团建模式,利用党支部带动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团课、主题微视频比赛等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建立定期反馈与评估机制。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馈与评估机制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持续优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是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小组讨论等。其次是反馈渠道,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是确保塑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的关键。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相结合的阶段性考核和评优方式,让大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再次是定期评估与调整,反馈机制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建议定期召开评估会议,以及广泛收集提案与建议,持续改进优化,从而确保反馈机制能够持续适应并满足实际需求。

“党建+社区”模式通过社区服务与主题活动的组织、宣传与推广的深化、校园文化的培育以及实践平台的搭建等多维度途径,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为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秀玲 叶亮华(作者分别为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e+社区’模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JDSZ3037〉的研究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