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理论抖音 | 省社科联学术社团专家谈⑩丁荣余: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院长丁荣余: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美国“小院高墙”技术封锁、产业链断链、中欧“脱钩”等巨大不确定性的冲击下,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导的战略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成为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新变化与新挑战的关键一招。内外深度交融系统生于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国际国内的交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

第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内外交融动力系统。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构建内外交融动力系统,进行系统化设计,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的科技竞争中不断赢得新的力量和优势。

第二,以金融支持为纽带,搭建内外交融呼吸系统。金融资本的双向流动有助于我们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促进更多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双向流动,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三,以数据流动为血液,构筑内外交融循环系统。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对经济、科技的创新模式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在数据的加速流动中发挥数据生产的优势,来进行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使我们的创新动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第四,以人文交汇为灵魂,建造内外交融神经系统。文化深深积淀在人的行为意识当中,在全球化深入融合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形成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多样化发展。通过开展常态化国际交流项目,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支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让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数据流动及人文交汇四个角度形成战略合力,一方面可以有效应对当前内外关系新困境,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实现内外循环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字整理/杨丽 剪辑/陶蓉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