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全域旅游 > 正文
暑期来临,广西“文博热”持续升温——服务更亲民 文旅更出彩

“大家现在看到的翔鹭纹铜鼓纹饰清晰、图案精美、器身保存完好,是同类型铜鼓断代的标准器,也是本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位于南宁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广西博物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内,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解。

正值暑期,广西博物馆热度提升:展厅内,观众们或跟随讲解员仔细倾听,或体验馆内的互动小游戏;展厅外,临近傍晚,仍有不少市民游客陆续进入博物馆。

“为满足游客对部分特展的参观需要,我们加开了夜场。”广西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吴娱说,“原定加2场,但观众太热情,最后加到16场。”据统计,暑期以来,广西博物馆客流量累计超过1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万人次。

广西博物馆还推出针对青少年的“国宝沉浮”特展戏剧研学营、针对亲子家庭的“文化遗产周周学”特展系列活动。在广西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20名小朋友正在学习如何做一名“文物医生”。

“不同类型文物有不同的保存和修复方法,文物修复要在适宜的环境进行,以免造成二次伤害……”讲台上,广西博物馆的老师正在讲解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博物馆研学活动,感觉很有趣。”10岁的张哲兴说,“之后我们还要根据不同文物的‘性格’去创作话剧。”

更大的人流量也带来了更多的文旅消费。在广西博物馆一楼文创商店,手提包、冰箱贴、茶杯、笔记本、明信片,一系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这款快客杯杯身装饰有羽纹铜凤灯,和广西博物馆馆徽‘不谋而合’,很有地域代表性。”来自湖南的游客张玉丹买了不少文创产品,“这样的礼物既有纪念意义,又有特色。”

工业博物馆也成为暑期文旅的新热点。在柳州市鱼峰区,柳州工业博物馆中的大型机械设备静静矗立,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激情岁月。

“参观完工业博物馆,我才知道柳州还有如此辉煌的工业历史。”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的游客王晨说。

去年以来,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工业情怀”研学路线,站点包括柳州工业博物馆、联华印刷厂等。随着暑期到来,作为研学游中的重要一站,柳州工业博物馆也迎来了客流高峰。据介绍,今年7月以来,柳州工业博物馆累计接待区内外30多个研学团队,参访游客达到1.3万余人次。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