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让新时期文艺理论融入思政教育实践

新时期文艺理论在继承传统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化研究、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形成更加开放、多元和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其注重对文艺作品的多维度解读,强调文艺与社会现实、个人情感与文化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创新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新时期文艺理论的特点,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

文艺理论的创新性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教育针对性;包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开放心态。基于新时期文艺理论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感染力,高校需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实践活动三个维度出发,推动新时期文艺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内容融合:增设文艺理论教育环节

将新时期文艺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在于巧妙地将文艺理论、文艺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相结合,实现育人导向的统一。

导入艺术作品鉴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鉴赏绘画、雕塑、音乐和电影等艺术作品,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例如,通过分析电影《人生》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导入文学作品分析。选择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巴金的《家》等,通过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据此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和个人责任。

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将文艺作品置于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开展教学,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文化育人效果。例如,导入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如杜甫的《春望》,带领学生从遣词造句中欣赏诗歌的对仗和音律美。同时,从诗句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跨学科教学。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跨学科教学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强化学生跨学科思维。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为例,从艺术角度欣赏作品的精美绘画技巧、雕刻技法等,从历史角度探讨人文主义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从哲学思想视角分析文艺复兴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和尊严,以及理性和科学。通过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古老的智慧,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课程方法创新:有机融入文艺理论要素

新时期文艺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应避免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以文艺作品为载体,采取兼具趣味性、互动性和关联性的教学举措,启发学生思考、强化育人效果。

生活化教学。精心挑选富含深刻社会意义、能够触及学生内心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包括热门电影、电视剧、经典文学作品,或者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和画作。以《我不是药神》为例,鼓励学生展开剧情总结与人物分析;带领学生分析主人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展现出何种道德勇气和社会责任感;紧扣国内外关于医疗公平的时事热点,结合电影剧情分析当前社会特殊群体所遭遇的医疗难题,以及我国采取何种举措以推进医疗改革。

角色演绎教学。选择文艺作品,在课堂上搭建情境模拟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加深学生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余华的《活着》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福贵、家珍、福贵的父亲等,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如角色的生活环境、心理变化和关键人生事件等;鼓励学生模拟小说中的场景,或者创设符合角色性格和情境的新场景,进行对话和互动;引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比如角色的选择和行为是否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角色的心理变化是否合理等。

实践活动开展:深化文艺理论认知与实践

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具体的文艺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观体验和实践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深入探讨和反思社会现象和个人经验,实现个人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升。

文艺创作活动。组织诗歌、短篇小说、戏剧剧本写作比赛,设定爱国主义、社会正义等特定主题,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将主题与文艺创作相结合,通过创作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此外,举办“时事热点”主题的摄影展览,鼓励学生围绕特定的社会议题或热点事件,拍摄反映现实或展现价值观的照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视觉艺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表演艺术活动。鼓励学生自行编写或改编剧本,此类创作活动较为适合表达复杂的社会和政治主题,推动学生在创作和表演中接触社会现实、理解社会发展需求、探索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鼓励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文艺入社区、文艺入小学活动,创建文艺小班,教授儿童绘画基础、手工艺等。推动学生通过文艺活动链接自身与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贾辰飞(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23年度课题“混合教学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通识课程转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GH23Y2876〉 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