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宜兴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又“上新”。近日,在江苏资产牵头下,高可靠性高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IDM项目在宜兴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固定投资约22亿元。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13亿元,满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亿元;二期投资约17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此次签约,是江苏资产与宜兴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缩影。从“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到“纾困实体企业”,再到“赋能科技创新”,江苏资产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三步走”,逐步探索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有效连通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合作设立联宜基金,优化区域金融生态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近年来,江苏资产秉持“布局全省、服务全省”总体思路,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总资产突破300亿元,化解不良规模超1900亿元,已形成“资产+资本”“投资+投行”“产业+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主要经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江苏资产与宜兴“结缘”已久。早在2015年,江苏资产联合宜兴政府平台通过设立10亿元联宜基金,存续期间累计投入资金约29亿元,帮助当地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规模约105亿元。
联宜基金的成功运营,标志着江苏资产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在省内其他地区进行复制、推广提供了基础。
纾困地方上市公司,助力企业重回正轨
2019年,宜兴本地上市公司远程股份因原实控人违规担保,股票被ST“带帽”,主要银行账户冻结、资金被扣划,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一度面临破产危机。同年,在宜兴市政府的协调下,江苏资产通过参与司法拍卖联动二级市场收购等方式,对远程股份实施纾困并于2020年初取得实控权,同时促成银团顺利合拢,保障了上市公司运营资金,解决了地方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四年来,通过规范公司治理、降低经营成本、加强产品研发和人才培育等一系列纾困“组合拳”的实施,2023年11月远程股份完成ST“摘帽”,涅槃重生。

目前,远程股份经营情况良好。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约40%、200%;2024年上半年,中标项目近1300个,同比增长约70%,其中5月中标订单金额首次突破9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2024年6月,完成了自国资纾困并实控以来的首次现金分红,向资本市场释放了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年内先后荣获江苏省“5G工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8项荣誉,取得绿色化、数智化、精细化等相关行业认证6项,提升行业内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目前,远程股份与江苏资产形成了良好的产融发展新格局。
产融协同向“新”而行,聚焦高端产业发展
江苏资产与宜兴合作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创新化趋势。此次在宜兴经开区投资新建高可靠性高功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IDM项目,既是江苏资产依托宜兴科技产业资源,发挥投资引领作用,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该公司多年来持续聚焦宜兴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以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生动实践。


通过联合半导体行业专家、地方国企、专业投资机构和社会产业投资人成立并购基金,打通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代理销售等全产业链,推动并购公司和标的资产落户宜兴,设立项目公司专门生产高可靠性高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等产品,实现产业资源整合和资产价值提升,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企业落地无锡。
今年6月,总规模50亿元江苏省集成电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申报落地,助力打造无锡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此次江苏资产还牵头设立总投资规模约10亿元的新鼎纪元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核心技术企业的培育和集聚,提升无锡地方集成电路产业链价值。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宜兴重点打造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已汇聚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企业40家,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7.88%、44.06%,发展势头良好。
江苏资产有关人士称,公司切实发挥国有资本战略引领作用,积极链接资本、产业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引领重大项目投资、牵引产业项目落地,大力支持宜兴地区电缆产业及“3+N”未来产业发展。
下一步,江苏资产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加强与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加快自身转型,以投促引加速无锡创新型企业聚集和“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贡献更多资管力量。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
通讯员 张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