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聚焦防汛抗洪|重访团洲垸:排涝车走了,插秧机来了

20多天前,湖南华容县团洲乡团洲垸,一场“合龙”惊心动魄。20多天后,重访团洲垸,一场“交接”悄无声息。

一边是排涝车走了——

7月5日下午,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垸内受淹面积约47平方公里。7月8日晚,团洲垸大堤决口完成封堵后,垸内需排出渍水超过2亿立方米。来自全国各地的排涝队伍向团洲垸集结,累计投入排涝力量3800多人、排涝设备1500多台套。

在排涝任务最艰巨的时候,团洲垸大堤上的排涝车望不到尽头,机器轰鸣,水流滚滚。7月31日,团洲垸排涝工作基本结束,大部分设备撤离,只留下少数队伍进行扫尾作业。

  团洲垸大堤上,排涝车在进行最后的排水作业。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决口附近的团北村大堤上,记者遇到正在巡查设备的湖南省防汛抗旱应急救援迪沃队负责人谢斌。他所在的队伍共有35人,从长沙带来了13台电源式排涝车和300台水泵。马力全开时,一天可排水550多万立方米。

现在,他们还有4台排涝车和100多台水泵“留守”,预计这两天在完成任务后陆续撤离。

一边是插秧机来了——

在团西村,原来被淹没的民房“重见天日”,有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开展消杀工作。数百亩农田已经排掉积水,经过整修后具备耕作条件,插秧机播下一行行秧苗,再度呈现繁忙的农耕景象。

放眼望去,在洪水肆虐后的“荒野”中,不时有白鹭掠过,刚刚插完秧的农田禾苗吐露新绿,孕育着生机。

  退水后的农田里,插秧机抓紧插播水稻秧苗。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灾后恢复农业生产,重在“抢农时”。早在大堤决口时,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便开始为复耕做准备。华容县5个乡镇紧急调运种子、培育秧苗。7月26日起,随着排涝工作进入尾声,农业农村部门着手调集农机。

目前,水稻秧苗可用于4000多亩农田,30台插秧机、20台旋耕机已驶入团洲垸内,并处于满负荷作业状态。

来自梅田湖镇的华容县尚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尚秋海,拉着2台插秧机赶赴团西村,一天作业100多亩。“现在过了‘双抢’季节,但只要我们赶紧抢种,就还来得及。”尚秋海说。

在现场指挥调度的华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文芳告诉记者,对于受灾农户,地方政府免费提供秧苗、免费帮助耕田插秧。他说:“我们计划在8月3日前,在团西、团胜、团东三个村播种3000亩水稻。”

团东村种粮大户冯中和是一名“新农人”,原本种了500多亩水稻和黄豆。听说垸内积水开始退去,他每天跑到自家田头瞧一瞧——7月26日,田梗露出来了;7月27日,田间道路露出来了……7月30日,插秧开始了。

他盘算着今年的收成,预计水稻亩产有所下降,但有了政府帮忙,能省去购种、耕田、插秧费用,再加上每亩几百元的农业保险赔付,“虽然赶上灾年,还是能挣一些钱”。

  农机手在搬运水稻秧苗。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排涝工作基本结束后,团洲垸内还将保留1300多万立方米的水作为生产用水,主要分布在沟渠、水塘和水田中,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持续晴热天气。

带着记者走在田间小道上,魏文芳说,秧苗种下去,得马上考虑灌溉用水问题,这不仅需要保留抗旱水源,还要精准调度。

7月31日一大早,冯中和驱车10多公里,到集市买了2台抽水泵,以备不时之需。“一个星期后灌水,20天内打草药,1个月后施肥、打虫药……”对于冯中和来说,生活向前一步,盼头就多了一点。(记者白田田、周勉)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