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幸福老年环省行④|从城乡两大社区看“苏式颐养”新生态

730日,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村文体中心楼内,年过七旬的村民沈志伟和邻居在乒乓球桌前挥洒自如;隔壁“百姓茶馆”里,62岁的尤爱珠正和街坊一起做着绿豆汤。同一天,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服务中心,83岁的居民瞿忠文结合专业所长,为小区孩子上了一堂有趣的苏州古城外交史课……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苏州城乡两大“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近距离感受古城苏州如何持续扩大“苏式颐养”品牌影响,让苏州老人“养老”变“享老”。

图为黄家溪村志愿者为老人讲解最新医保政策。(受访者供图)

“苏州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在老龄化进程中,呈现出来得早、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等特点。”苏州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桂花社区为例,常住人口5676人,其中老年人口1811人,老年化率高达31.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386人。

“我们以‘七心融合’织密金桂银龄颐养网为服务品牌,打造老年人‘居住舒心、出行放心、生活省心、志愿暖心、敬老慰心、科技创心、管理安心’的友好氛围。”桂花社区党委书记叶红英扎根基层多年,是全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也是居民口中贴心的社区“大当家”。炎夏中午时分,户外酷热,桂花社区服务中心爱心食堂内清凉舒适,95岁的社区居民吴敏娟和邻居围桌而坐,边吃边聊。饭后,几位老人转场到楼上的文体活动室,参与“乐龄学堂”里各色课程,拉丁、民族舞、时装走秀……不久前,社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社区中医馆也已投入使用,弥补老年居民到医疗院所距离较远的不足。“下楼几分钟,走到社区服务中心,应有尽有。”吴敏娟笑称有社区帮忙“操心”啥也不用愁。

图为桂花社区老人们参加模特走秀。

相比之下,黄家溪村地处吴江区盛泽镇东北角,距离苏州市中心有近一小时车程。远离都市是否影响养老品质?

走进村落,处处是三四层的村民小楼,清水蜿蜒、绿树成荫。全村3162人,60岁以上老人1019人,超过村总人口的32%

图为桂花社区一角。受访者供图

沈志伟老人的话道出村上“70后”们的共同感受:“美美黄家溪 幸福夕阳红”。幸福感源自村上为老人们建设了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心理疏导室、医疗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解决村上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等重点老人的养老问题。”说起村上的养老配置,村党委副书记俞赟忍不住“自夸”,“我们村是盛泽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村庄美村民富,自然养老不愁。”

日间照料中心与全国四好商会——黄家溪商会结对共建,结合为民服务基金、爱心帮困基金,为老人们提供更高标准服务。“现在中心已交给第三方管理运营,‘季季有主题、月月排活动、周周皆精彩、次次不重样’。”俞赟介绍,结合“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坛”等特色活动,村上策划四季适老活动,比如,春天稻田里的运动会,夏收田间技能大赛、秋天的月饼赛……8月初一年一度的云上厨艺争霸赛即将开启。 61岁的村民仲兴珠对此期盼已久,“去年不巧错过了,今年争取拿第一!”她笑着说。

图为年初桂花社区的老人们载歌载舞迎新春。(受访者供图)

不论美丽乡村还是繁华都市,苏州市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契机,在全域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高水平构建“友好养老服务、友好健康支持、友好适老环境、友好社会参与”四大友好体系。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誉到苏州城乡多地调研后表示:“以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为导向,苏州不断聚焦市场化、集成化、高质量等发展理念,在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方面做出众多创新性实践和引领性改革,已成为‘苏适养老’体系的建设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文 邱博/视频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