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论坛沙龙 > 正文
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大会在南京举办

交汇点讯 8月2日,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共话‘双碳’,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300余位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互利合作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为碳中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刘振民致辞说,2020年以来,落实双碳目标已成为我国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2月,迪拜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开启了全球有序脱离化石燃料、实现能源转型的进程。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大势不可逆转,我国坚定站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船头。我国实现碳中和要从四个方面努力:努力构建起一个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能源体系;加快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确保对必须要保留的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加强对森林、水体、湿地等生态碳汇资源的培育和养护;动员全社会普遍参与循环经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致辞说,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投身碳中和产业发展大潮,努力在能源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近十年天然气产量增长了87%。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力度,率先建成了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的CCUS碳捕集新模式,着力打造CCUS技术创新和示范高地。加强碳资产的运营管理,谋划建设碳金融和碳产业数字化平台,面向国内外碳市场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致辞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南京将厚植创新“底色”,实现更高效的科技赋能;提升发展“成色”,筑牢更坚实的产业基础;彰显共赢“亮色”,持续深化与中石化等央企的战略合作,共享“双碳”机遇、共创美好明天。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致辞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完善,整体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刘亢致辞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新华社依托下属中国经济信息社积极开展经济信息服务,建设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在双碳数据开发、碳金融指数研发、ESG国家标准建设、绿色金融智库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创新实践,正在为构建绿色低碳体系提供更多帮助。

主题发言环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费维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孙龙德等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了主旨发言。

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碳科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碳产业专业经营实体,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晓东在会上作《践行“双碳”战略,建设一流碳产业公司》的主题发言。他表示,中石化碳科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二氧化碳规模化资源化利用,耦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开展碳资产价值深度挖掘,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会上,中国石化首批“碳金融专项贷产品”发布,该产品是碳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实现了中国石化旗下碳科公司、财务公司、控排企业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碳金融融资需求,更加高效地盘活非履约期碳资产,引导低成本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重点控排企业,最大限度为控排企业提供更加贴近、精准、持续、便捷的融资服务。此外,会上还进行了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专委会、江苏碳中和产业创新共同体发起仪式。

本次大会由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指导,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

交汇点记者 廖健伟/文 华苏杰/摄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