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95后”澳门博士生的乡村梦:“艺”起向共富

中新网宁波8月3日电 题:“95后”澳门博士生的乡村梦:“艺”起向共富

作者 张斌 卓璇

“现在这座旧窑已经不常见了。过去,村民在这里制作砖、瓦,一点点造出现在大家看到的房子。”

近日,在浙江宁波江北的半浦村,半浦艺术研学一日营发起人、江北区文化特派员葛蔚初带着一群孩子,在村里的旧窑介绍说。

听着陶瓷的起源及制作方式、半浦旧窑的历史背景,这群来自城市的孩子看迷了眼。接着,他们来到半浦村文化礼堂,用红陶土捏制眼中的半浦村,用特别的方式留住当天的半浦记忆。

半浦艺术研学一日营发起人、江北区文化特派员葛蔚初带着孩子参观半浦美术馆。(卓璇 供图)

“看到孩子们喜欢旧窑,我很开心。”葛蔚初坦言,最初,自己得知这座旧窑因为久废不用可能拆除的时候便觉得很舍不得,“多好的一座窑啊,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它,记住它。我希望能先留住这座窑,未来它肯定能继续发挥新的作用。”

出生于1996年的葛蔚初是澳门城市大学设计学博士生,也是江北区本批文化特派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与其他文化特派员相比,葛蔚初可以算是半浦村的“老村民”。

早在2019年,她便受邀参与宁波首个村级美术馆——半浦美术馆的改造。从那时候起,这个小姑娘就与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已经是我在村里的第5个年头,在当初完成半浦美术馆的设计后,我还陆续参与了馆内多个策展工作,这些年我深有感触。”葛蔚初回忆,村里第一个展览的内容,是组织艺术家为90岁以上老人作的画。当时,不少老人们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走进美术馆。

这也让葛蔚初明确了作为文化特派员的目标:将艺术带进半浦,让村民享受艺术,同时也用艺术吸引更多人来到半浦。

在她看来,半浦村建筑非常有特色,建设时的用料很扎实、后期维护得也很好,但是人流量比较少,有点可惜。于是,葛蔚初发挥专业特长,制定了“半浦新声:古韵新姿塑乡情艺术赋能计划”,半浦艺术研学一日营便是她作为文化特派员迈出的第一步。

“文化振兴乡村肯定不是简单复制粘贴别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案例,必然是摸清我们半浦的‘家底’,用好半浦独有的‘文化宝贝’,走出一条有半浦特色的文化共富路。”葛蔚初说,未来,希望能够利用半浦旧窑打造陶艺工作坊,讲述陶瓷文化故事,打造“瓷孝”品牌,活化旧窑空间。

接下来,她计划与高校开展合作,集结更多青年力量,共同将戏剧引进半浦,让村庄更有活力。此外,还计划以半浦美术馆前广场为主要阵地,联动周边党群服务中心及茶馆,还有美化主干道的废弃窗户,做成“彩蛋”舞台,增强村民游客的体验。

最近,设计师出身的葛蔚初跃跃欲试,正抓紧时间设计打造露天剧场。有了半浦美术馆的成功案例,这一次她更有信心。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