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他曾说“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

李政道 资料图 

李政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男,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1943至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1950至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53至1960年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至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年当选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198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我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如果天堂有苏州十分之一的美丽,那就很好了”——这是李政道在一次重游苏州时发出的感叹。对于海外游子来说,最思念的莫过于祖祖辈辈生活过的那片土地。苏州不仅是李政道祖辈的故乡,也是他曾经读书成长的地方。

中学时代的李政道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李政道虽然出生于富足的家庭,但他同样也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曾有着和家人四处流亡的经历。李政道离开上海后,被送入东吴大学附中学习,后来又先后转到浙江嘉兴和江西读中学,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中学时代。中学毕业后他胸怀科技报国的宏愿,继续踏上求学之路。

后来,李政道曾两次回母校苏州十中。1994年,李政道教授第一次回苏州十中,向十中同学作了《科学的挑战》的演讲。他讲到暗物质时说:“宇宙中充满了我们不了解的物质,暗物质不是我们知道的物质,类星体、星系中心发出的能量也不是我们知道的能量。假如我们知道类星体的能量是怎么发生的,假如我们知道暗物质是什么,那么这些基础的进步可能就影响到应用的进步,也可能影响到21世纪文化的进步,那么,这些就在各位的身上”。临别前,他为学校题词“英才出自少年、全校皆是俊杰”。

2008年,李政道教授重访苏州十中,他站在闻道廊学校为他镌刻的砖碑前,回忆当年的中学生活。而后,李政道即兴给学生作了物理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幸福生活的演讲。他开场就说,今年是发明望远镜400周年,望远镜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科学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中国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多年,我们大家都要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随后,他站在1994年那一次给母校的题词前,用大楷又欣然为学校第二次题词:“以天之语,解物之道。”题词之下,又用小楷工整写道:“重访母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适逢望远镜发明四百周年,特记之。”

此外,李政道不忘关心家乡苏州的教育。除了担任苏州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于1985年在家乡苏州设立李政道奖学金,初衷是加快教育普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奖学金分三等,分别奖给苏州市获得全国高考成绩第一、二、三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理工科和文科各前3名。2015年,随着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李政道奖学金完成了最初的使命,于2015年终止。30年来,苏州共有29所中学的202名学生获此殊荣。

2020年,苏州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李政道特意为校庆活动录制了一段视频,并亲笔书写了“百廿东吴,荣光永续”八个大字,赠予苏州大学,激励后生,赓续奋进,再创辉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整理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