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报道)
编者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当前,江苏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其中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位居全国第一。剖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故事,展示其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新华日报财经讯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近日,走进位于淮安洪泽区的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铸造车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特有气息。

在三套电炉炉膛里,电阻丝正炽热发光,生铁在1700度高温下融化成铁水。自动化浇铸机械手将热滚滚的铁水导入铸造机内进行成型,凝固成圆筒形状。待其自然冷却后,圆筒被切割机一分为二,产生两个气缸套毛坯,毛坯经过磨床、钻床等精密加工,逐渐显现出不同内径的气缸套轮廓。

气缸套是一个圆筒形的零件,它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了气缸的工作空间,有效保障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公司船舶发动机气缸套占有率排名第一。而将汽车、农机等发动机气缸套的总规模加在一起计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公司董事长王明泉介绍说,发动机气缸套在中国整体市场规模约30亿。全球范围内约100多亿,算是小众行业。
在小众行业要成为行业龙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海珠机械的前身是一家内燃机配件厂。1998年,洪泽县内燃机配件总厂(原洪泽县农机修理厂)进行改制,变身为江苏省洪泽县海珠气缸套有限公司。王明泉接手时,公司是淮安市各县区农机厂中唯一未破产重组的企业,但账面余额所剩无几。为了迅速摆脱困境,他带领企业专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1999年至2001年这三年时间,该公司联合高校研发的产品“离子合金强化气缸套”一经问世便销量猛增,年销售收入增长达2000万元,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同行间的竞争压力也在日益加剧,客户诉求普遍集中于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以及低成本。例如,发动机厂商对配套的气缸套提出了严格要求,将1毫米划分为100份,每一份精确到“1丝”,并要求套筒内径的误差严格控制在0-2丝之间。

“高端装备是高质高效产品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企业筹集资金持续对设备进行投资。”王明泉表示,新厂淘汰了老厂70%的设备,并持续投资超过8000万用于购置新设备。其中,铸造车间的原有设备被国际先进的节能设备取代。公司还改造传统的生产制造工艺,建成了精益制造生产线和智能制造生产线各20条。在公司厂房的外墙上,“精益制造”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此外,专注不耐磨、穴蚀、高油耗等行业痛点问题,爱吉斯从材料选择、产品成分配比、工艺、加工精度、表面处理、内孔网纹等各方面综合解决。其中,为改善铁水纯净度,提高浇注自动化程度,企业技术人员自主设计改造车床、引进并研发先进浇注技术,解决了过去的发动机气缸套普遍存在的积碳严重,以及抗穴蚀、耐磨性、减摩性、抗热疲劳性较差等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持续升高,燃油车市场扩张空间受限。在此背景下,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的“破题点”在哪里。“发展新能源车两条路,一条路是电池,另一条路仍然是发动机,但新燃料是零污染。目前,公司正针对甲醇、氢气、氨气等新型燃烧方式带来的关键摩擦组件摩擦腐蚀、润滑性能下降等共性难题,开展新能源内燃机摩擦副关键技术攻关。”王明泉说。
企业感言:
公司发展至今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阶段进行大量技术升级和创新,比如信息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工装、刃具、工艺、工序技术创新等。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节约能源和物料资源以及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促进国内燃机产业发展,推动发动机领域自主研发进程,在高效内燃机集群,强链补链固链、优化完善产业链等关键环节起到带动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