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遇见大运河丨因水而兴的商贾繁盛

运河之上,百舸千帆。中国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提供了商品流通的有利条件。在这条南北方经济流通的大动脉上,各类货物乘船往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滋养了沿岸地区的繁华与兴盛。

江南地区就是一个因运河而兴、商业逐渐得到蓬勃发展的典型。湖州南浔,因运河穿城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繁盛、经济富庶之地。明清时期,这里是江南的蚕丝名镇。产自这里的辑里丝闻名遐迩,曾是龙袍的指定用料。在清末,南浔更称得上是蚕丝的贸易中心,经济无比繁荣。

“丝织业对这里很重要。”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介绍说,当时辑里丝的供应量很大,顺着运河不止运往北京,也运到沿线许多地方。“商业是要讲流通的。一条运河真正让产品流通了起来,才会形成它的商业价值。”

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物资的联通、商业的流通。一条繁华热闹的经济带随着运河水的流淌涌动着勃勃生机。“商业上的繁荣、交流都需要这种水的流动。结合各地的地理环境与物产,把水的流动利用起来,因势利导发展商业。”

商贸兴盛也离不开人的经营。各地商人活跃在运河沿线,留下了无数的商业传奇和创业佳话。会馆是商人聚集之地,也是运河沿线繁华的载体。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大运河申遗文本总负责人张谨指出,“运河边上也是会馆聚集区,下了船走两步就进去了,很方便。”

时至今日,不少会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面貌,运河边涌现出的许多老字号在历经风雨后,也依然葆有活力。“‘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很多老字号正是守护着‘诚信为本’的理念,才让金字招牌流传至今。”张鹏感慨道。

大运河见证着老字号的传承焕新,也陪伴滋养着沿线城市走过岁月变迁的发展与蝶变。流淌在余杭大地的运河水哺育了杭州的自古繁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认为,“古代社会,大运河相当于一条快速的商品流通渠道。全国各地的商品能够在这里集聚、分配。货物的集散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如今,杭州依旧享受着大运河的润泽。文化遗产青年学者陈艺丹指出,杭州与大运河相关的古迹很多,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因水而兴,因水而荣。从商贩贸易开始,到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大运河不断释放着黄金水道的活力,为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继续绘制新的繁荣图景。

本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