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健康锦囊365 | 立秋节气到,养生注意多

今日立秋,“立秋”后一段时间大部分地区仍可能处在炎炎夏日当中。

秋以燥气为主,易出现口舌、鼻腔干燥,秋应于肺,肺喜润而恶燥,易被燥邪所伤,易出现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黏痰带血等,因此在秋季燥气当令之时,宜滋阴润燥,以防燥邪伤肺。既往有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此外,秋季也是肝胆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立秋之后,还应注意情志的调节。秋内应于肺,肺主忧,秋季萧瑟的气候特点易使人感到忧伤。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的宁静;另一方面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乐观开朗、淡泊、宁静,让自己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显得尤为重要,忌让“秋愁”上心头。

无论在什么样的节气,日常饮食调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明确指出:秋三月无令极饱,令人壅。秋季天气转凉,食欲大增,但经过夏季湿热天气,导致脾胃内湿之象明显,如强食、饱食会使已经虚弱的脾胃更加受损,需防止过饱壅塞气机,影响肺的肃降功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芝麻、麻仁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粥也是很好的养阴益胃之品。多吃糯米、小米、南瓜、薏米、柑橘等健脾祛湿、益胃养阴的食物。此外,秋季,水汽含量极少,常常会诱发口唇干裂,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防止人体维生素B2、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

小贴士

立秋“啃秋”,立秋后西瓜要少吃

老南京一般认为,在立秋前一天吃西瓜“啃秋”可以不生秋痱子,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而且西瓜性味寒凉。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贪吃凉西瓜就容易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贴秋膘”,三类人要悠着点

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但立秋“贴秋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贴秋膘”最早流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这时“贴秋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得不偿失。以下三类人,“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

1.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量摄入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文字:王甜

视频:许丰乔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樊艺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夏公旭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