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隐身”三百年,凤头白鸭“重现江湖”

交汇点讯 头戴“凤冠”,全身雪白,嘴巴、脚蹼为黑色。当发型“别致”的凤头鸭游进南京中山植物园、苏州虎丘等景区,新晋“网红”诞生。

凤头鸭系我国原生品种,曾多次出现在明清朝代的文字、画作中。如今,“消失”近300年的凤头白鸭“重现江湖”。

8月初,记者前往位于镇江的凤头白鸭保种场,见到了一群群凤头鸭在树荫下的水中游泳、梳理羽毛。

“2005年‘鸭稻共作’时,我们在田间发现几只头上长着‘凤冠’的鸭子,觉得好看,便留下它们。”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戴网成表示,当时,这些与众不同的鸭子毛色有花有黑,极少是白羽。

在明代古籍《事物绀珠》中,戴网成找到这样的记载,“凤头鸭,顶有高毛,白毛乌骨”。清代高士奇《蓬山密记》中写道,“凤头白鸭,游戏成群。上曰:人言此种味美,食之有益。然朕爱其洁白,从未烹食,不知其味。”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品种的鸭子原本应是白羽。稻田中发现的多色且戴着大小各异的‘凤冠’的鸭子,大多为杂交群体。”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国宏教授表示,清代画家李元开的《荷花双凫图》中,画的就是两只乌嘴凤头白鸭,这也让凤头鸭“有图有真相”。

此后,凤头白鸭不再作为观赏宠物出现在古籍记载中,逐渐隐匿于普通鸭群中。

为恢复“凤头白鸭”种群,在扬州大学与天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10年抢救性收集、整理,并依据史书中记载性状“提纯”,终于在2013年恢复了凤头白鸭种群,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白羽凤头鸭遗传资源群体。2019年,凤头白鸭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2020年,该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正式冠名为“润州凤头白鸭”,现有种群规模5000余只。

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后,还需防止品种退化。在科研人员的“规划设计”下,凤头白鸭保种场内的核心种群设置32个凤头白鸭家系,1只公鸭和7只母鸭组成一个“家庭”繁衍后代。

新型的凤头鸭种群也在培育中。在保种场单独的一块区域内,记者见到了合笼养殖的几只柯尔鸭和凤头鸭。“它们的第一代小鸭去年10月出壳,今年6月,它们的孙辈已经出壳,这一批小鸭子长大后繁衍,下一代就可能出现‘迷你’凤头鸭,游进‘寻常百姓家’,敬请期待。”天成公司工作人员胡敏介绍。

除观赏价值之外,凤头白鸭也有肉用和蛋用价值。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张扬透露,团队将凤头白鸭与樱桃谷鸭杂交,培育出肉用型凤头白鸭,体型为原种的近两倍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实习生 孙陈妮 视频 王苏禾

责编:杨易臻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