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天津塘沽南站城市更新项目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董山峰 刘茜

近日,天津政务网发布的《天津市文物局关于塘沽火车站旧址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受到天津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了解,此次城市更新将导入产业资源,活跃文化资源,促进历史文物的保护与活化。

塘沽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是目前中国完整保存的最早的火车站。该站原名“塘沽站”,1958年改为“塘沽南站”。2013年,塘沽火车站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车站保留有完好的站舍主体建筑和全部站区设施,整座建筑物的尖脊屋顶造型为欧式建筑风格,站舍主体建筑群南端处,有一座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上下层间的水泥圈梁处刻有“TANGKU”(塘沽)站名标志。

塘沽南站城市更新项目是滨海新区首批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规划范围73.6公顷,北有国家级历史文物塘沽南站,南有天津茱莉亚学院,西侧紧邻优美的海河水岸,东侧是重要交通枢纽滨海高铁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项目规划设计多个功能板块,包括智能创新产业园、京津同城高品质生活社区、活力商业街区、滨河景观等,涵盖生活、产业、商业、商务、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塘沽南站的城市更新,将进一步加快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打通城市堵点、解决老城内涝、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功能配套。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叶炜介绍,本次修缮将根据塘沽火车站旧址水陆联运格局和历史环境,整合梳理现有的塘沽火车站旧址场站、标识或模拟展示人行天桥、海河码头,依托海河景观带,完整展示站区历史风貌,突出场站的水陆联运特征。同时,注重展示塘沽火车站场站建设历程及铁路线路技术演进、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天津近代工业化进程、京畿海防等爱国主义史实,依托塘沽火车站旧址的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艺术价值、签署《塘沽协定》旧址的警示性文物价值和海河的景观价值,打造天津滨海文化活动高地。

“滨海新区现有110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8处、滨海新区文物保护单位4处、一般文物点94处。”天津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淑荣说。当前,新区正深化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索重点文物的活化利用途径及模式,如推动大沽关帝庙等文物开放利用、推进长芦海盐博物馆建设等,进一步打造具有天津滨海新区特色的文物文博旅游线路。此外,滨海新区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扩大滨海新区文化品牌影响力。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局长刘墨林介绍,滨海新区将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项目实施等方面多点发力,积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产业导入+公共设施建设+高品质社区营造”的城市更新模式。

“天津海河全长70多公里,从天津老城流经滨海新区奔流入海。两岸的历史遗迹特别多,堪称一个开放的城市文化博物馆。塘沽南站地区的保护开发有其特殊意义,它既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步标志,也是‘中国制造’的早期案例。因此这一段岸线除了体现城市的丰富多彩、景色宜人之外,更要突出它的文化属性,对每栋建筑、每棵树甚至每块石头,都要挖掘那些凝固在遗迹中的人文故事和历史事件,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建设让市民和游客赏心悦目的美好天津。”曾担任天津市海河开发建设总规划师的建筑规划专家肖连望说。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4日 04版)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