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区域 > 正文
遇事莫慌多求证 骗术再高必破之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慧眼识诈守护百姓“钱袋子”

今年以来,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练就“火眼金睛”,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财产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帮助客户守好“钱袋子”。

“我自己的钱为什么不能转?”“打什么电话,你给我转就行了!”工商银行吴江七都支行大厅内一阵吵闹。

就在二十分钟前,李先生匆匆来到七都工行,称亲戚看病,急需转账,且已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累计16万元,还需转账7万元。大堂经理引导李先生填写收款人信息时,发现其多次通过微信询问对方卡号信息,还留意到李先生手机中显示对方名称为“某某公司”,与“亲戚看病”这一说法不符,怀疑这是一起电诈骗局,建议李先生与对方电话核实情况,但遭李先生拒绝,这才出现了双方争执的场景。

交谈中,李先生神情紧张,反复强调自己并未受骗,却又拒绝电联收款方和出示双方聊天信息。经过约10分钟的反复劝解,李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并立即前往当地公安局报案。次日,李先生特意来到该网点,再三感谢大堂经理的及时劝阻,避免了财产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在高压和紧张的情况下,受害者往往难以保持理智”,七都工行大堂经理说:“作为基层一线金融工作者,面对电信诈骗,我们的职责就是‘凡可疑,必深究,识骗局,降损失’!”

无独有偶,近期,常熟老县场工行通过“警银”携手阻止了一个假“股东”的真骗局。

在一个工作日上午,张女士神色匆匆地走进常熟老县场工行网点,急切地向工作人员反映自己在手机银行转账时遇到了额度限制,导致汇款未能顺利完成。网点员工在业务查询中注意到张女士近期有多笔资金异常流入到一家注册地为深圳的资讯服务公司账户,但该公司的收款账户开户地却为异地他行,这一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

深入交谈之下,张女士透露此次汇款是用于投资某直播平台主播所宣称的两家即将上市重组企业的原始股份,合计金额20万元。网点人员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通过核查企业信息后发现,该公司注册经营范围为农牧产品批发,且成立短短两年已经历20余次经营范围和高管变更。面对仍沉浸在“投资梦”中的张女士,网点人员在照顾她情绪的同时立刻联系民警赴现场做进一步核实。最终,在警银双方的共同劝说下,张女士醒悟过来,识破了投资理财诈骗的套路。“真是太谢谢你们啦!要是没有你们,这次的投资骗局我的损失就大了!”张女士对工商银行常熟老县场支行的员工表示了诚挚感谢。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外,积极发挥厅堂宣传主阵地作用,在各网点厅堂摆放防范诈骗标识,利用客户业务办理等待时间,开展“微沙龙”金融知识宣传;不定期走进社区、工厂、学校等地举办反诈公益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反诈意识。对内,持续练好服务“内功”,组织员工了解新型诈骗手段,开展应急演练,以高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用不依不挠的坚持,真正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