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生态日|“生态券”,让生态价值“有账明算”

【编者按】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江苏持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聚焦重点区域关键领域改革事项,推进1个设区市(宿迁市)、14个县区建设省级试点,突出“水韵江苏”特色优势,进行丰富的实践探索。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选取典型切片,一探各地如何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交易额73.17“绿元”,交易价值219.5万元,去年4月,江阴市首笔“生态券”交易在敔山湾区域64号云溪谷地块落地;随后,青阳金桥小学西侧地块也完成“生态券”交易。在江阴,一张张“生态券”盘活了土地资源,更带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

“生态券”是指土地权利人通过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手段将建设用地转换为生态用地,形成的与生态服务增值部分对应产生的交易指标。

拥有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的江阴,生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21年,江阴市被自然资源部列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成为全国7个试点之一。江阴不断探索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附带“生态券”的创新机制,搭建交易平台,构建“生态券”产生、核发、交易、使用、监管的管理体系,畅通“两山”转化通道。

“有的出让土地在用地时占用了一些生态用地,我们要根据生态用地的减少量,让土地占用人购买等量价值的‘生态券’。《江阴市生态券交易办法》提出,开发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就必须购买‘生态券’以实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生态券’入市,将‘生态券’融入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江阴市发改委主任季震介绍,“生态券”除了购买,还可以通过打造专家评估认定的生态产品获取,以此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构建生态产品开发者受益、占用者付费、破坏者受罚的制度体系。“生态券”交易所得的资金将继续用于江阴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生态券”相当于“生态货币”,是生态有价票据化、产权化的体现,是生态用地占补平衡市场化的交易媒介。江阴将1亩林地产生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设定为1张标准“生态券”,统一以“绿元”为计量单位,并建立不同地类之间的“生态券”换算体系。以林地生态价值为参照,其他地类按其生态价值可折算为相应的“生态券”价值。

“这不仅打通了地类间生态价值的标准化处理通道,也为江阴‘生态券’交易与管理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生态券”的交易价值为每亩3万元,主要在供地环节实现。“生态券”交易机制不仅实现了生态空间的占补平衡,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建设存在潜在资源效益,并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公益事业。

更多“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发生。季震表示,江阴还将不断探索“生态券”的应用场景,以“生态券”的核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将工矿废弃地等建设用地修复为生态用地,通过“生态券”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彰显生态产品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