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本周,江苏共发生了5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的投融资总额近亿元。涉及行业包括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轮次有天使轮、A轮、B+轮和战略投资。城市方面,南京、苏州、南通和常州均有相关企业获得投融资。

在行业分布上,科技、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持续受到资本的青睐。科技行业中,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的创新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今年年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出资信心不足,出资总金额同比下降26%。政府及国资LP出资占比超过七成,省级引导基金出资表现亮眼。
深蓝航天完成B+轮战略融资 3个月内已完成3轮融资
本周,深蓝航天宣布完成B+轮战略融资。本轮由正悦投资正合云帆基金投资。本轮融资也得到了厦门市及集美区的支持。在完成本轮融资后,深蓝航天计划在厦门市集美区设立国际业务和服务总部,以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将在厦门拓展商业火箭研学教育、科普及供应链配套、航天电子产品制造测试等业务。
深蓝航天是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专注于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及产品研发,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该公司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并在北京、山东济南、海南文昌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测试基地。目前,深蓝航天宣布预计在8月底实施中国首型可回收运载火箭星云一号一子级的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这次试验将使用面向商业化应用的运载火箭产品,而非技术验证的试验火箭,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深蓝航天的融资历程显示,公司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3轮融资,包括B1轮、B2轮和B3轮。B1轮由方正和生、济钢东泰基金等投资,B2轮由无锡高新区投控集团领投,完成并锁定资金近10亿元。这些融资将助力深蓝航天在火箭可回收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星云系列火箭的研制和发射、回收、重复使用,以实现每年20发以上回收复用火箭的交付水平。
海迈医疗完成A轮融资 规划年产人工血管3万根
本周,海迈医疗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华方资本跟投,所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核心产品——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试验。
海迈医疗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平台的建设,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这些血管可应用于慢性肾衰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下肢动脉外伤血管替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冠脉搭桥术等多个医疗领域。公司计划利用此技术平台,研发和生产其他再生医学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研究及商业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
此外,海迈医疗的创始人邱雪峰,原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拥有丰富的医学背景和经验。公司已经完成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了一年随访的积极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其性能优于现有的进口ePTFE人工血管,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2024年5月,海迈医疗的GMP生产车间正式启用,规划年产人工血管3万根。
君华股份获得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专注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研发
本周,君华股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股权融资,由银鞍资本领投,国谦资本和常州君合致远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基地的建设。
君华股份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PEEK(聚醚醚酮)和PI(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的应用研发与生产,是国内最大的PEEK型材生产与制品加工企业之一。PEEK材料因其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等特性,在汽车、电子信息、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被誉为"塑料之王"。
君华股份在PEEK树脂聚合技术上取得了工业化技术突破,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并在医疗植入级PEEK树脂、CF/PEEK复合材料等新产品开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银鞍资本认为君华股份有望成为全球性龙头企业。此次融资将助力君华股份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巩固其在PEEK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