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处暑时节如何饮食调养?专家给出中医养生方案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马帅莎)8月22日将迎处暑节气。国家卫健委21日就“时令节气与健康”举行新闻发布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会上围绕处暑时节的饮食调养提出具体建议。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此时正是养的好时节。刘清泉表示,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处暑之后秋燥渐显,润燥养阴是最基本方法和原则,饮食上可多吃百合、银耳、莲子,以及梨或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的状况。

刘清泉指出,其次,秋天应是收敛状态,饮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即避免吃发散辛辣的食品,如辣椒、花椒、姜,以及烧烤煎炸食物等,多吃秋季应季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如橘子、葡萄等。处暑时节,很多地方还有余热,要围绕防止中暑或内热加重,适当食用清热食品,如绿豆、苦瓜,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冰淇淋或冰镇水果等大寒食品,会伤脾胃。

刘清泉称,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饮食。阴虚内热、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的人群可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如百合、银耳、雪梨。偏阳虚、脾胃虚寒、手脚凉的人群面对处暑期带来的秋燥,可用健脾不伤津的食品,如百合、山药,这些食品既可养阴气、护阳气,又不会因过多的温热伤燥、伤津液,导致干燥问题。还有一部分急躁、易上火的人群要少食辛辣,可用带芯莲子健脾清热,也可用苦瓜降心火、清肝热,保持心情平和。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