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创业记丨告别“朝九晚五”,“00后”变身网红麻辣烫摊主

“村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摆摊?”得知郑加静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做起夜市麻辣烫生意时,父母曾强烈反对。而四个多月来,“00后”摊主郑加静已将自己的夜市摊位做得小有名气,用坚持和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上午9:00,郑加静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在南京众彩批发市场选购食材。

8月18日9点,郑加静像往常一样骑上三轮车前往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南京龙湖紫金MALL广场夜市颇受欢迎的“小郑”甘肃天水麻辣烫摊主,郑加静的每一天都是从采购食材开始,来回要花费两个多小时。“麻辣烫的食材种类多,准备起来相对要麻烦些。天气这么热,好多蔬菜都涨价了。但无论如何,食材新鲜都是要摆在第一位的。”

她为人谦和,批发市场的店家让她自己称重付款。

14点,短暂的午休过后,郑加静开始进行出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洗菜、切菜、备货,繁琐又耗时。好在是暑期,博士在读的男友每天都抽空来帮忙。“他负责洗菜,我负责切菜,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下午2:00,男友从学校赶回来帮忙洗菜、备货。
辣椒等不少食材从甘肃发来,她自己根据要求烹饪。

今年24岁的郑加静出生于连云港,202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她和很多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在南京一家企业上班。今年春天,甘肃天水麻辣烫突然“火出圈”,这让身为“吃货”的小郑心动不已。辞职后,她拿上自己所有的积蓄赶赴天水“学艺”半月, 4月初便变身麻辣烫摊主。

下午4:40,准时出发前往龙湖紫金夜市。
生火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
陆续上客,也开始夜市的食材加工。

17点10分,龙湖紫金夜市第62摊位,郑加静刚一出摊,就有“粉丝”前来尝鲜。利用间隙,郑加静还和一些回头客拉拉家常。

口感不错,顾客很满意。

在被问及为什么不吆喝揽客时,她低下头腼腆地笑了:“我害羞,不好意思喊,随缘就好了。”

充满烟火味的夜摊。

19点,已是华灯初上。随着人流越来越多,郑加静也到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取一把长勺,舀一勺天水辣子,倒在煮熟出锅的食材上,令人味蕾大开。哪怕没有座位,许多食客排队也要等上一碗热辣滚烫的麻辣烫过个嘴瘾。而很多爱吃夜宵的食客们也喜欢在这里聊天,郑加静的摊位每天基本要忙到凌晨才能收摊。郑加静悄悄告诉记者,寒暑假还不算旺季,生意好的时候日均营业额能有3000元以上。

忙了一个晚上累坏了,博士男友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安慰。

“当初有点厌倦‘朝九晚五’的生活,没想到现在变成了‘朝九晚十二’。”郑加静有点自嘲地说。由于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小郑心里也增添了几分自豪。最让她高兴的是,如今父母已不再阻拦,转身支持她这个“创业小白”。

夜间的生意还不错,他们忙得停不下来。

临别时,郑加静还在她的小摊前忙碌。“麻辣烫是我的创业起点,但不会是我的终点。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再辛苦再有困难,我也会坚定地走下去。”

策划:田梅

统筹:张筠

文字:张瑞希(实习) 魏林娜

摄影:吴俊

摄像:吴俊 魏林娜 宋从骁(通讯员)

剪辑:魏林娜

美编:朱丽

责编:尤晓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