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南财大学生开展了一场关于“慢就业”问题的调研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慢就业”情况,时常引发社会对青年就业问题的热议。
今年暑假,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职赴未来”调研小队通过走进高校就业部门、毕业生群体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在剖析大学生“慢就业”的原因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思考。
本次调研中,团队针对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从个人、家庭、社会、高校四个层面着手设计问卷,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发放调研问卷以及对“慢就业”毕业生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丰富的数据信息。
问卷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受到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较大,父母的意见也对求职有一定影响。在求职过程中,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不对口是最大的困扰,同时对薪酬、福利和发展前途有较高的关注,亟待更多关于就业政策和求职技能的指导。
调研团队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发现毕业生对于企业薪金和岗位的期待较高,但是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能力大多有所欠缺,并且企业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岗位数量往往接近饱和,供求不相匹配,导致期望与现实出现较大差距。


在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采访中,受访对象表示,由于实际招聘的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的现实需求,而部分年轻人在父母的支持下,更偏向于选择慢就业。

调研团队认为,要解决“慢就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习实用的就业技能,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既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妄自菲薄,只有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进,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家长应尽早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子女独立面对社会现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念;再次,企业应保护职工切身利益,以明确的、完善的合同条款确定,使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化。最后,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习和实训等方式,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讯员 沈熙 王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