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日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携手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推出D20数据要素沙龙,以“数据要素与ESG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汇聚媒体、研究机构、科技公司多领域专家、行业代表,聚焦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和社会责任实践。
本次活动中,南京市数据局副局长邹毅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主任杨辉、南京市数据局数字经济处副处长孙汉卿、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汪小明等政企学界代表受邀出席,超50家企业参与活动分享。

ESG报告鉴证提升企业可信度
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是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持续发掘推动行业需求。新华日报财经传媒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垂直聚焦行业需求,特别是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为此,新华日报社财经传媒中心推出一系列内容产品,包括新华日报ESG评级系统、财经ESG频道和ESG周报,旨在深化对ESG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超过2110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比增长16%,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9%。其中,500亿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率达到76%以上。显示出ESG信息披露的日益普及和重要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行业专家杜炳臻分析表示,目前投资者、监管机构都已要求提高ESG信息质量,其中第三方鉴证是提高ESG报告可信度的重要措施。来自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报告显示,国际ESG报告整体鉴证比例超过60%。“ESG鉴证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和策略,以帮助企业提升其ESG实践和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金融助力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
江苏省数字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汪小明在讨论中指出,绿色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工业化社会向数字化社会的转型的必然需求。
“在2023年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0.43万亿元和9.81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汪小明表示,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转型金融概念提出时间不长,定义尚未统一,但通过金融支持排放高、减排难度大或对环境影响大的行业,以实现气候减缓和零碳转型的共识,已推动国内22个地方政府出台转型金融相关的指南或标准。“可以说转型金融完善了绿色金融。”
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据研究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支出达到2.3万亿元,同比增长9.5%,预计到2026年数字化转型资金我需求将增长至3.1万亿元。这一发展趋势为我国数据要素产业提供市场基础。
“面对社会数字化转型对资金的需求,我们可以参考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制定支持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货币政策,结合数据要素,开发数据信贷、数据信托、数据保险、数据债券等数字金融产品,打造数字金融发展体系。”汪小明表示,这将为社会提供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资金供给,以促进我国绿色化与数字化发展。
AI+数据构建未来ESG行业模型
杭州奥序科技有限公司正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引领ESG数据行业模型体系的构建。公司创始人兼CEO李扬分享基于AI的ESG数据模型如何自动化生成ESG报告,提升ESG流程质量,构建起一个衍生ESG系统。
浙江九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数据顾问周长安强调数据驱动实现ESG指标追踪的重要性。“有一种成本效益高的ESG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构建知识库和数据资产。”周长安建议通过五个关键节点——高质量、智能规划、数据资产、绿色金融和品牌市场——来完成闭环管理。
“D20”数据要素系列活动,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策划,每20天邀请20家以上从业机构参与。通过公益分享,深化数据要素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ESG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ESG案例实践,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D20沙龙发起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区块链与数据服务部部长王锋说。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