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让教育家精神更好“活”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

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意见》的发布,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也必将让教育家精神更好“活”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份《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必将激励和鼓舞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更大荣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6个方面,全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和殷切期待。在2024年我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这份《意见》的发布,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叩开“地球之门”,抢占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乡村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如一日,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不仅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让他们树立起走出大山、远离贫困的信念;“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躬耕教学事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坚持学习、提升自我……今天的中国,新时代中国教师发展的魂魄已经明确,标杆已然树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奋进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以《意见》的发布为奋斗新起点,让教育家精神更好“活”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全国1880多万各级各类专任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激扬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就一定能用肩膀挑起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玉星)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