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江苏 > 正文
潮!“数智”文旅火,研学“数字”增

这个暑假,顶着40℃的高温,夫子庙景区大成殿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戴着AR眼镜沿着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一路探寻天下文枢、大成门、大成殿、习礼亭、仰圣亭、明德堂等历史遗迹,了解夫子庙的千年风雨和孔子圣迹。

这是《小夫子AR探文庙》数字文化研学系列课程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听和看,还能通过语音指令进行交互,全新的研学方式带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又酷又新潮,比课堂学习更有乐趣。”体验过AR沉浸式课程的学生林望舒兴奋地说,“戴上AR眼镜之后,感觉穿越回古代,对夫子庙的文化历史了解更加深入。”

“今年上半年,我们整合及新研发各类研学课程60余项,构建多元化渠道网络,除了旅行社、研学机构,还与高校、省市部门等建立跨界合作,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融合的研学活动。”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研学中心主任刘委介绍,针对青年群体,研学中心上线了《文庙盛会》数字剧本游等特色课程,结合历史与现代,通过互动体验与虚拟科技,让青少年在趣味中探寻历史;《小夫子AR探文庙》研学课程则涵盖人文科普、建筑设计以及沉浸式科技体验等多个方面。

周明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暑假给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报了3门研学课程。“太值得尝试了!历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小朋友课本上的知识,都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出来。”周明艳感慨道,以前一家三口出去旅游,只能通过看历史文物、文化遗产来感受历史文化,他们俩需要提前“备课”,准备好相应的知识应对孩子的问题,现在参加研学课程,既有专业的讲解和智能化的体验,还有景区和文博场馆专业人员的陪同,作为家长方便又省心。

这背后得益于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去年6月成立的研学中心,其最大化发挥各景区和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对六大板块资源进行串联,给游客们提供更具文化品质和体验感的景区深度游。“除了活动体验、文博课堂等,还提供研学住宿、特色美食等一条龙服务。”刘委介绍。

沿着“挖掘故事线、设计旅游线、打造产品线、推出消费线”的核心路径,着力培育“食住游娱购”一体的秦淮区文旅产业链,发展沉浸式戏剧、数字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新消费场景。行走在夫子庙景区主干道,数字化的体验随处可见,不仅是AR沉浸游,位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前的一处全息显示装置也引人注目,静静的水面上,时而出身着官服的“文人”,手持书卷左右回顾;时而化作书卷典籍,在水池上方翻阅变幻,科技感十足。

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夫子庙喜剧汇、金陵梦华、《久仰了 中国画》大型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相继落地秦淮,结合已有的门东德云社、开心麻花沉浸式剧场、芒果密室逃脱,打造潮流消费业态链,不断吸引年轻游客前来打卡。今年,秦淮区把“创新实践人文经济学,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列为“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优化文商旅组织推进架构、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焕新、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擦亮秦淮文化IP,带来人气消费双丰收。在此背景下,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研学中心应运而生。

在秦淮区,随着一个个数字化项目、智慧化场景与景区景点“牵手”,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游玩体验,更让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双向赋能”。权威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秦淮区的游客量达946.84万人次,秦淮文博场馆参观及研学人数达64万余人次,人气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98%和10.11%。

秦淮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针对数字文旅的细分方向,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在1865、国创园、悦动·新门西等园区,鼓励将现代创意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特色,打造数字文化新空间,强化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效率。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