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SmartHK苏港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将于8月28日在南京举行。此次大会是今年苏港合作的重大活动之一,由香港贸发局主办,江苏省商务厅、省港澳办合办,将以“创新合作 合作创新 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有一场主题大会以及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创授权为主题的4场专题会议,苏港两地创科界和商界众多知名人士将出席大会。同期还将举行香港设计、专业服务和创科项目展览、Smart+初创企业提案、商贸配对、港商考察团等活动。近年来,苏港合作呈现出亮点纷呈、层次丰富、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未来,苏港两地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携手共赢?大会前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两地“大咖”有何高见。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建立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在巩固提升基础科研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使香港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地及新产业新模式的诞生地。在“SmartHK苏港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举办前夕,作为大会演讲嘉宾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接受专访表示,苏港两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我认为这为香港和江苏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宝贵机遇。”叶玉如表示,香港拥有全球连接性、成熟的金融体系和强大的法律框架,这些优势对于吸引国际投资和促进技术转移至关重要,同时香港还拥有多间世界知名的大学和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为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江苏则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对科技研发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今年5月,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与叶玉如来江苏考察访问,以期进一步拓展港科大在江苏的合作和发展,而在此之前,叶玉如也曾多次到访江苏。在叶玉如看来,香港和江苏的学术优势高度互补,可以在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两地高校可以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同应对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先进材料、可持续能源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同时推动学生和教师交流,促进文化理解、跨学科学习以及联合研究项目的开展;还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和会议,让两地学者分享最佳实践、交流知识,探索潜在合作机会。”

据介绍,香港目前拥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且近期高校科研评审结果显示,香港高校院所70%科研属于国际卓越、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港科大有80%科研达这一水准。“港科大是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的首批成员高校之一,与江苏众多高校都保持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叶玉如透露,除了与江苏的高校联系密切,港科大还与江苏省内多个城市深度合作,“我们与盐城、苏州、无锡等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研合作、知识转移,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合作。”
其中,港科大和盐城联合举办了三届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长三角赛区)。2023年以來,港科大在无锡市经开区的支持下,设立科创交流基金,支持人才的交流和互动,“今年还和无锡市的企业联手参与香港的‘产学研1+’计划,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据叶玉如介绍,今年2月,双方合作的锡港协同创新中心在无锡经开区正式运营。中心深度融合科大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与无锡的经济产业集群优势,牵引优质资源和项目落户无锡,共同打造“孵化在香港,转化在无锡;研发在香港,生产在无锡”的创新样板示范,携手打造互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标杆。

展望未来,叶玉如认为无论是港科大与江苏,还是苏港两地,都有着更多的合作空间。“在高校层面而言,可以合作开展技术落地和商业化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造福两地经济;也可以建立专门针对特定共同感兴趣领域的联合研究中心,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或绿色技术,促进更深入的合作和知识共享;还可以联合开展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项目,鼓励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开发,创造新的经济机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苏港两地大有可为。”叶玉如表示,发展下一代技术、促进创新和创业,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接下来苏港两地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催生新技术和新产业;共同培育创新生态系统,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投资教育和培训项目,确保两地拥有在全球经济中竞争所需的熟练劳动力。“我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江苏和香港可以在这一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叶玉如说。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