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筑牢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固防线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的使命,更肩负着塑造青年学子健全人格、培育国家栋梁的重任。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深入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旨在通过深耕这一领域,实现育才与铸魂并重,为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大学生成长的隐形引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乎个人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及未来职业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爆炸的冲击以及个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不少大学生正面临着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同隐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的成长步伐。因此,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专业引领:构建心理健康的坚固防线

高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构建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一方面,应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聘请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些咨询师通过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高校还应通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工作坊、团体辅导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此外,创意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等也能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心灵注入正能量。

辅导员力量:心灵的灯塔与守护者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其角色不仅限于学业指导,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应发挥积极作用,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实施分层教育策略。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应重点关注其适应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关注其职业规划、学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同时,辅导员还应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共同成长。通过组织班级心理团建活动,如“信任背摔”“心理接力赛”等,增进同学间的信任与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此外,辅导员还应引导学生建立心理互助小组,让有相似困扰的学生能够相互倾诉、共同面对困难。

家校合作:共筑心理健康的坚固堡垒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动。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邀请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家等进校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心理健康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也是高校育才与铸魂并重的关键环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位置。通过构建专业化的心理支持系统、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家校合作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障与支持。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自我调适与成长,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高校要继续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俞昊波(作者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