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国际锐评丨中国能源的“绿色含量”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近日,一艘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输船从德国启程返航。此前,这艘船向西班牙、英国、荷兰、德国等地运送数千辆新能源汽车,满足当地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中国相关车企告诉《国际锐评》,未来三年他们还将投放6至7艘这样的滚装船,帮助更多中国绿色产品“出海”,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这是中国优质产能造福世界的一个缩影。中国官方29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用大量数据和鲜活案例,展示了近十年来中国能源转型成就,以及为全球绿色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面临着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同时也迎来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比如最近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洁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国际能源署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能源的含“绿”量不断提升,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降低了全球能源转型成本,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生产出的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新能源产品,给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统计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国的贡献率为45.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贡献。

同时,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深化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创造了新机遇。近期,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中国能源投资规模稳步增加,法国电力集团海上风电项目、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制造项目、南京LG新能源电池项目等外资项目相继在中国落地。中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让外资企业更好地共享中国能源转型红利,也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承诺用全球历史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还持续助力世界减排、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有分析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舱石”。

中国为什么“能”?这离不开多种因素的加持。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在加快自身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推动了世界能源转型。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向《国际锐评》谈到,创新是他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技术开放,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步伐”。

中国用自己发展的事实证明,世界需要的不是绿色壁垒,而是携手推动绿色转型。中国推进能源转型,不是别人要求的,而是自己主动要做的,因为这顺应了全球能源发展大势,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切中了世界所需,体现了大国担当。可以预见,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能源的含“绿”量将不断提升,为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中国动力”。

(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